「随笔」郑多多 ‖ 做自己的英雄
人们总说军嫂伟大,可我始终觉得,自己不过是守着一个家的普通人。直到那个傍晚在茶室,朋友问起我先生的职业,我轻描淡写地说“是军人”,身旁的父亲忽然叹了句:“现在不光军人辛苦,军嫂也不容易啊。”
就这一句话,像一颗无声的子弹,精准地击穿了我长久以来为自己筑起的堤坝。我慌忙别过脸去,夺眶而出的眼泪却怎么也藏不住。
其实我和他的缘分,早早就写在了时光里。双方父母是多年好友,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后来我考上大学,他穿上军装奔赴军营,人生轨迹就此岔开,断了联系。本以为会就此成为彼此生命里的旧人,没想到多年后,他突然通过QQ找我打听一位共同的朋友。命运的齿轮,就从那天起重新转动。
更巧的是,没过多久,媒人竟把他带到了我面前。第一次相亲见面,空气里全是尴尬,我只觉得荒唐——怎么会是他?回家后我斩钉截铁地告诉父母:“不行。我不想异地恋,更不想过军嫂的日子。”那时我就清楚,选择军人,就意味着要和孤独为伴,要扛起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
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兜兜转转,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恋爱后,异地的辛苦似乎被神奇的魔法稀释了,取而代之的,是每晚那短短几分钟通话带来的巨大甜蜜。哪怕只是说两句日常,也能让我开心好久。可常常聊到一半,他一句“我交手机了”,就匆匆挂断,留下我对着电话听筒,陷入漫长的思念。
在双方家人的祝福下,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只是婚后过了好久,我才真正适应“军嫂”这个身份。
门上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挂上去的那天,我摸了好久。它看着轻巧,分量却重得惊人,那是国家对军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这些军属的无声嘱托。他寄回来的军功章,金灿灿的,可我知道,那上面不光有他的汗水,也有我的一半泪水。
可关上门,生活的琐碎与艰难,只有自己清楚。我是孩子唯一的“家长”:孩子发烧,整夜不合眼守着的是我;深更半夜抱着孩子往医院跑的是我。婚后长期分居,孤单是常态;遇到麻烦,只能自己硬扛;情绪低落,连个依靠的肩膀都找不到;一旦联系不上他,便坐立难安……这些滋味,不是一句“辛苦”就能概括的。
别人的节日都是一家团圆,可我家常常是“四缺一”。他的一句“我上交给国家了”,背后是无数个我独自撑过的日夜。好在有双方父母的帮衬,在那些快要撑不下去的深夜,是他们给了我安慰和力量。
自从和他在一起,我多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准时收看他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担心他会不会冻着、热着,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我知道他肩上扛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我愿意把小家的思念藏起来,默默支持他。我不想让他在部队分心,只想让他知道,家里有我,一切都好。
军婚,从来都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它让我不得不以“单亲”的坚韧,活出“双核”的底气——既要照顾好小家的柴米油盐,也要理解他对大家的责任担当。这段感情没有太多浪漫的桥段,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它让我尝尽了分离的苦,却也淬炼出了更强大的自己。
有人说“军嫂”是我的标签,但我更想说,独立才是我的信仰。我不是谁的附属品,我是我自己,是孩子的妈妈,是他的妻子,更是为这个家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他守护着万家灯火,我守护着我们的小家。我们虽在不同的“战场”,却共享着同一份信念。
这份坚守,源于爱,源于责任,更源于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他守国,就是守家。他守护的,正是我眼前这最珍视的人间烟火。
- 上一篇:上一篇:「人物」王继法 ‖ 渔鼓响板震任城 —— 庄户人郝玉良的说唱人生
- 下一篇:下一篇:「诗歌」吴庆森 ‖ 爬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