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朱新春 ‖ 世间自古不缺爱

来源:本站    作者:朱新春    时间:2025-07-28      分享到:


      乙巳年入伏前后,连日高温无雨,任城像被扔进了火炉,更似架在滚烫的鏊子上,人们备受炙烤。7月20日,大到暴雨骤然降临,宽阔马路变成湍急河流。雨水退去,道路淤泥湿滑,交通事故与行人摔腿断臂者,使医院伤者人满为患。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自古世间不缺爱,它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看似无声却自有波澜:从孟姜女哭长城的痴心,到梁祝化蝶的坚贞,爱以千万种姿态存在。它是父母对子女不求回报的付出,如春雨般默默滋养;是伴侣间风雨同舟的约定,不离不弃;更是心怀大爱的人挺身而出的果敢。爱无处不在,大爱无疆,如千万年岩石般历经时光而愈发坚定。

        在医院陪护家人康复的日子里,我见闻过亲情的种种模样:有的患者子女轮班照料,亲友频繁探望,用陪伴抚慰病痛,精神得到慰藉;有的子女身居高位,探视时前呼后拥,礼品琳琅满目,让老人难掩骄傲之情;也有的独生子女,既要照顾病亲,又要牵挂工作与家中孩子,眉宇间满是焦虑不安;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佝偻着身子照料老伴,藏着说不尽的心酸无奈;更有孤身一人的患者,在寂静中透着孤独的凄凉。

       听着病室患者、楼道陪护者、探视者之间的交谈,得知患者在职与退休天壤区别,亲情远近的明显差异,以及对薄情寡义甚至忘恩负义小人们的鄙视,思绪如潮,感慨颇多:在平凡的日子里,爱,体现在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中,是家人围坐餐桌旁的欢声笑语;爱,付出给晚辈,一个笑靥,一句童声童气的谢谢,长辈就会心满意足;爱,在艰难的时刻,能化作坚强的臂膀,给予彼此力量,共同面对命运的挑战;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患者重拾新生信心,校正迷航者前行的方向;爱,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灵魂的触碰,是两个独立个体相互理解、支持与成就的过程;爱,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肥沃土壤逢甘霖,就会有满意的回报,如播放在戈壁荒滩,不管是否风调雨顺,都可能颗粒无收。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一概而论。

       临床88岁的老太太,臀部与大腿粉碎性骨折,思维却格外清晰。谁来探望过、带没带礼物,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一天,她问陪护的孙女:"你两个姑姑昨天来,咋只看见大姑带了水果和奶?小姑带来什么?" 孙女答:"小姑留了300块钱。"老太太说:"她家儿子买房困难,300块不少了。你大姑家境好,拿这点东西不算多。"孙女补充:"大姑也留了钱。"老太太露出满意的笑容:"这还差不多。你俩姑姑家的孩子轮流住姥姥家,我当年又操心又花钱呢。"

       下午,轮值的儿子来了,老太太又问:"都快一个月了,你二舅咋不来看我?"儿子哄道:"二舅来过,您当时睡着了,他有急事就赶忙走了。"老太太不依:"他这把年纪还有啥急事,多长时间没见面了,什么事能比见我还重要?赶紧打电话告诉他,我是真想他了。"

        第二天一早,换女儿陪护,老太太再问:"你二舅啥时候能来看我?"女儿一愣:"二舅不是早就走了,咋能再来呢?"老太太急了:"走了就不能再来看看我?他忘了闺女出嫁、儿子考学娶媳妇时,我帮了多少忙?他不能对我这个老姐姐忘恩负义!"女儿哽咽着说:"娘,您别念叨了,二舅疫情期间就去世了。"老太太瞬间泪涌:"那你哥为啥说他前几天来过?你们谁在骗我?"同病房的人纷纷劝慰,老太太虽不再说话,神情却黯然神伤。病房外高'温如火烤,病房内温度适宜。同病相怜,懂者亦懂,爱者亦爱。

       党团组织成员推着有绿豆汤、水果的平板车“送清凉,献爱心”活动,犹如盛夏里的习习凉风,沁人心脾,这让我想到: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温暖,向弱势群体传递关爱,特别是让弥留之际的老党员、老功臣体验到党和政府特殊的临终关照等,若能由党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文件,明确责任部门、资金来源,服务标准及监督机制,让其制度化、规范化,必定能稳固社会、造福民众。

        世间万物终会消逝,唯有真爱如不熄的火种,代代相传,照亮前路。亲情、友情、爱情、恩情,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值得用一生去珍惜呵护。

202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