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郑莉莉 ‖ 奶奶仙逝两周年祭
前些天,是伯父头七的日子。午饭过后,我在阳台上尽享日光生成维D补补钙。
一阵轻柔的旋律于耳边缓缓荡漾开来,我当即反应过来,是隔壁房间的父亲点开了我写给伯父的美篇。背景音乐犹如汩汩冒出的山泉,轻轻叩开了父亲的回忆之门,浸润着他寄存着过往亲情的心田。
我不忍轻易打扰,随着音乐再次翻阅,不觉又是泪流满面。倒不是文字煽情,纯粹只为伯父那让人不胜唏嘘的一生……
估摸着父亲差不多看完,我才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询问父亲所写内容有无出入。父亲一边回复:“文章写得不错!” 手指不离手机地继续翻看,但他诚恳的语气透露出对我文章最大的肯定!
空气中一阵静默,父亲略有所思,“去年你奶奶的周年祭日,因为疫情,大家都没去了吧?”他突然设问道。
确实!去年从八月中旬一直到十二月底,几波疫情,前面几度封控顽抗,终究逃不过年底大面积中招。时间横跨了酷暑严寒,我还几次替奶奶庆幸,不必遭受疫情的侵扰煎熬!掐指一算,奶奶两周年的祭日也就在周末,万万不能再错过!
爷爷奶奶于幼儿时期的我,就是父母般的存在。我享受过最浓郁的“隔辈亲”!因为上有姐姐下将有弟,父母忙着上班教书,奈何家里还有农活,实在分身乏术!于是,我从小就由爷爷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而大,自然和爷爷奶奶的情感深厚!
爷爷于2008年11月不辞而别,彼时的我数次嚎啕大哭,悲伤难抑的场面,迄今记忆犹新。无数张儿时求学的画面在脑海里帧帧泛过……
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在数个周一的黎明时分,爷爷领着我头顶黯淡星光,一路沾着晨露,翻山越岭进城赶学;无数次在课堂上,爷爷拿着把扁担拎着一个蛇皮袋出现在我班教室门口,稍有迟疑却还是不得已先打断讲台上的老师:“老师,我给孩子送点菜”,然后就对着教室里喊“莉莉,给你带了菜”,他完全不顾目光是否捕捉到了他的孙女。直到我略有尴尬地起身迎出去接过菜,爷爷还不忘笑眯眯地嘱咐我几句才缓缓离去。
上个世纪90年代,爷爷奶奶开了个小卖铺,爷爷每周都得来回徒步二三十里路,来城里进趟货,顺路就给我带点家里的炒菜,顺便还塞几块零花钱……每每回忆起亲爱的爷爷奶奶,泪眼婆娑裹着暖意,被揉进深切的怀念里……
据奶奶回忆,每回爷爷上街进货,总会给她带几根她爱吃的油条或者包子。日常交流总是有很多诙谐有趣的对话,惹得旁人甚是羡慕,邻居奶奶还跟我学过一回,而后叹息道:“唉!前两天,你爷爷和奶奶就坐在屋前那个位置,两人还有说有笑,这会人就走了……”
奶奶曾跟我说过爷爷临终前让她牵肠挂肚的话:“等我走了,我在地底下都要哭三年!”所以,奶奶轻易不肯离家,即使走亲戚也从来不过夜,她惦记爷爷“归来”,找不见她……
内心深处,我对奶奶甚是亏欠!虽然奶奶亲口跟我说过,我们做的已经不错了!但由于过往那些年经历的一些事,导致我疏于对奶奶的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阵揪心的悔意总是缠绕着我。
爷爷刚走的那两年,我经常会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去陪奶奶,家里也有两堂弟和侄女们时常作陪,奶奶渐渐习惯了爷爷不在的生活,我也有所安心。后来,我有了女儿,要上班要带娃,自然没有太多空闲时间,除了年节回去,其余时间任由奶奶在老家顽强抵抗内心的孤单……
再后来,我经历了一段漫长工作和生活上双重灰暗期。因为事事不如意,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心力,更是不想老人家跟着忧心,所以更少去看她老人家。
2020年末,奶奶健康已经大不如从前,身体零部件轮流闪亮红灯。本以为可以好好弥补奶奶,先生建议把奶奶接来一起生活,但她那时双腿行动已经不便。考虑到奶奶年事已高,父辈们都在,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后果是我们小辈承担不起的,最后只好作罢。
奶奶从来不肯去别处过年。那年年三十,先生在家烧好菜并一一打包,做好保温,开车载我和女儿一起去奶奶家,陪她过年。虽然菜不是太合她的味口,但奶奶感受到的温暖溢于言表,也让我们甚是欣慰!
疫情初虐刚解封不久,我再次开启了人生渡劫的艰难时刻。我一直不敢告诉奶奶,不想她为我操心,又是半年时间没有去看她,在我后期生不如死的治疗期间,她让堂弟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把她忘了……语气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
最后一次见奶奶,是她临终前的十来天。因为一年前摔坏了腿,长久的端坐导致腿脚血液不畅,发展至小腿水肿溃烂,以致于后期一个多月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奶奶倔强地坚持了一年多,自己炒菜做饭,她说宁愿自己弄,自由自在,不愿烦扰儿媳们。后期不得已,才由父亲四兄弟轮流送菜,但仍坚持自己煮米饭。
那会奶奶已经瘦成皮包骨,两个眼窝子深陷下去,我拉过她枯瘦如柴的手,轻轻捏起那层干枯的皮,好生心疼的安慰她:“我回去了,过几天又来看你哈!”她嘴上附和:“去吧去吧!不要挂念我!过个星期就来哈!”我知道她心里很不舍得,甚至希望我可以留下来尽可能多地伴她左右。
那段时间,我们变着花样给她带去各种方便烹煮的食物,放进先生之前给她买的迷你冰箱里。奶奶也不定期就催堂弟给我打电话,找各种理由让我回去看她,但大多时候,都由先生代劳了。
或许,她早有预感,我和她之间的见面次数,已经无限接近临界值——零 !如今忆起,方才幡然醒悟。
我心里始终有遗憾,怪父亲没有在奶奶弥留之际,第一时间通知我去赴她最后一面。2021年11月18日,上午10点20多,接到父亲问奶奶生日的电话,不详的预感占据了心头。父亲轻声叹息:“奶奶就那样走了”,尽显惋惜。我说我马上过去,他说过去也做不了什么,马上小孩放学得吃饭……
我立即拨通了先生电话,商量待女儿吃完午饭,让她自己去上学……
待我赶到,只见客厅左边临时支起了白色的蚊帐,奶奶就躺在里面冰冷的门板上,脸部盖着一块白毛巾,透过空荡荡的裤腿,能清晰看到她那竹竿式的腿……从此天人永隔。
我问母亲,能不能揭开毛巾让我看看奶奶,我顺势跪在奶奶身边,摸了摸她的左手背,轻轻喊了一句:“奶奶,我来了”,泪如雨下……
这个生命最后时刻都在倔强维护自己尊严的董老太太,真的永远离开我了!
悲恸催我失声痛哭,母亲过来宽慰我,说奶奶走得安详,没有太多痛苦折磨;说我对奶奶已经算是尽心尽力了,让我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母亲心疼我,但她不会懂,从此,这个世界上那个唯一不讲任何道理,不用顾全大局、不讲原则明里暗里只偏袒我的人,再也不会出现在我面前了!
姐姐一直在外地,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总是花了钱又买不着合适又耐看的衣服,而我这几十年最大的财富就是累积了一套又一套不易过时的衣服。每次姐姐过年回来,母亲总希望姐姐能在我这选中几件。奶奶得知了这事,她在一边悄声在我耳边嘟囔着:“衣服不能给姐姐,你上班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对于奶奶的离世,我没有当初送别爷爷那样痛彻心扉。十三年的漫漫长夜,她独自孤零地捱过;即使走动不便,身体各种疼痛,仍然捍卫自己做饭的自在;九十高龄还差点被庸医“截肢”……奶奶已经煎熬了太久太久,于她,离去便是解脱,更是与爷爷的团聚!
只是,由于我自己的身体状况,错过了太多更细致入微的尽孝机会!奶奶能熬到91岁,全凭她个人对活着怀有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和不屈服现实、顽强的意志!奶奶姓董,她曾很不甘屈服命运摆布的跟我说:“我姓董,就叫董(总)不会死!”,奶奶的求生意志异常强烈!
在她离去的大半年前,她已经不能上床平躺着睡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背靠大棉被,坐在床上熬到天亮。无数个凄冷的夜被奶奶以打盹的方式切割成一段一段。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奶奶压根就爬不上床,本来是坐在破旧的木椅上,不小心摔到地上,论她如何努力挣扎,依旧没能爬回到椅子上,就那样趴在地上苦熬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待小叔开门看见奶奶坐在地上趴着椅子上成一团,远远的都不敢靠近,他惊慌失措掏出手机准备给我父亲打电话,还是奶奶忍耐着疼痛难受先开口:“快过来扶我,你以为我要死了吗?放心!我还活得好好的!”恐惧的氛围让顽强的奶奶一句破解。
这是奶奶事后绘声绘色跟我分享的一场乌龙。听得我忍俊不禁,笑中又带泪,阵阵酸楚涌上心头……
到底是多么如何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求生的信念始终不被浇灭!临近辞世,奶奶都依然期待等腿好了,还能穿上她的特意留着做客串门的漂亮衣服。
奶奶于1931出生在贵溪城区,打小家境优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就已经喝上了鲜牛奶!因为从小喝牛奶,晚年时的奶奶一直抵触奶粉,和有牛奶味的所有食物。
她还记得她小时候家住南大街,父亲因为某种原因出走,下落不明。自此,奶奶就由她奶奶带大,后来因为走鬼子,逃到了乡村。据说奶奶的奶奶是个能文能武的传奇角色,可惜,奶奶在时,我没有去深入的了解。
落难的凤凰哪怕成了小乡村的麻雀,也必须是光鲜亮丽的那一只!所以奶奶对穿着挺有讲究!总是跟我说隔壁领居奶奶的某件衣服好看,她都牢记在心。待到来年开春,她都要上街买衣服,每次都会带着钱,但每次都由母亲或者我给她买,因为隔壁领居奶奶的衣服都是女儿们给买的,我们必须给奶奶长脸!
奶奶最愿意跟我分享她的任何心事,婆媳矛盾、儿媳妯娌之间的相处、嗔怪姑妈对她关心不够、每个儿孙待她如何……家长理短,一股脑儿,对我全无隐瞒毫无保留。九十高龄的她看人待物,依然爱憎分明,不将就。婆媳矛盾时,高龄的她依旧不会向任何态度强硬的儿媳示弱!
除了父亲,我是奶奶最信赖的人!她九十大寿收到的所有红包,都交由我拆开统计。她坚持把我的那份硬塞还我,说我大病一场,她不能去看我,还收我的贺礼,天下没有那个礼!然后又偷偷跟我商量,四兄弟每人出了一千多块钱办寿宴,该把伯父出的礼金抽出来,悄悄还他。她说伯父看病花了好多钱,身体又垮了,还要让他出钱,做娘的就太狠了!
奶奶的一番话语,让我鼻酸涕零,后来反复忆起,依然热泪盈眶。
“亲人已乘仙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但以笑颜慰慈恩,从来此恨最无穷”。如今与奶奶的相见,并没有顺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常理,两年来,我极少在梦里见到奶奶,不明缘由。直到看到一种说法,“不轻易梦到逝去的人,说明她在那边过得挺好;如果经常梦到,对生者也有很大的困扰”,终于让我释怀!
如此看来,偏爱我的奶奶定不会让我受影响,哪怕一丝半点,她都不舍得!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钱玉珍 ‖ 620城际车里的幸福絮语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钱玉珍 ‖ 从县社灶台到街巷香飘:一只扒鸡的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