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包容 ‖ 骆马湖(外二章)

来源:本站    作者:包容    时间:2025-06-27      分享到:


骆马湖,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新沂市与宿迁市分而治之。六月中旬,新沂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交通文旅集团及作家协会在骆此联合举办“青山绿水,诗意新沂”采风活动。经过禁止采沙,退圩还湖等治理措施,现在,它不仅仅是小城的地标湖,是新沂打造的“一山一湖一古镇”的旅游名片,也成了我们的母亲湖。政府又投资九十多亿,建设骆马湖湿地公园,作小文记之。——题记。

骆马湖


从小在湖边长大,浪迹于它的烟波浩渺,没有想过远方。浩瀚的水面,起伏的浪涌,让我的远方在缥缈中一再缥缈。

这里,穿梭着我抓过的每一种鱼,每一次的小确幸都在阳光里,沾满了泥巴,闪耀着湿漉漉的顽皮。一只菱角,会扎出我对尖锐的敬畏,一节白莲藕,也让我读懂书中说的出淤泥而不染。骆马湖,见证了我年轮的不断扩大,心胸次第扩张,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既谈风平,也谈浪静。

春花,夏雨,秋霜,冬雪,都是时光的轮回,也暗喻了我的归去来兮。故乡里总有些碎碎叨叨,借一湖水波顺势滔滔。

从我家到湖边,童年时的脚步太小,沙土路太长,总是从日出的沧沧凉凉,走到日上三竿热如探汤。如今,鬓霜轻染,柏油路太短,十分钟的车程,太快,路边我丢下童年的无数身影。

再次站在湖边,没有人知道我与湖水的两情相悦,看乱云飞渡,想借一帆成航,在湖水的涌动里,再做一次浪里白条。

在湖水的清澈里,不需为一些琐碎旁征博引。退圩还湖,是一次顺应民心的明智之举。当湖水被接天的荷叶,如锦的格桑花界定,原来,骆马湖湿地也可以如此地惊艳,绝美。

有水的地方,有情,有花的地方,有爱。

如果,喝下一杯湖水,我就会有勇气讲出故事里的许多故事。

五千多亩的骆马湖湿地,需要怎样的拥抱,才可以温暖少小离家人的回归?圩去人退,仅仅留下五十多户的渔村,已经容不下一丝背叛。留下来,留下来化作一处精致的怀念。挽起骆马湖波涛的衣袖,不写虚度,只写同舟共济。清澈的湖水本身就是一阙豪放的宋词,朗诵出哗啦啦的鱼米之乡。

 不说羡慕,已被羡慕。


荷塘

拿起一根竹篙,撑一只小渔舟,划开童年里的留白,撞入荷叶深处。荷叶已撑起硕大的清香,荷花却还滞留在童年里的怯羞,在舟上的我,不再肆意踏舟而摇,怕不小心摇出少年的激情,用两片荷叶,摆出不容忽视的风景。

接天莲叶,从唐诗里走进骆马湖。此时,应该举杯以荷之名,吟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你不醉,我不休,否则,如何化身为一只蜻蜓,憩息于藕花深处。

当一朵莲花由红而白,这不是轻描淡写的告白,这是对一场花事许下的执着,是对相濡以沫的践约。

车水马龙是属于城市里的,把杂乱的思绪放在荷塘里,涤了又涤,氤氲出的清静,多像我少年时写出的一些文字。塘边,矗立着一棵孤独的柳树,从被风欣起的柳条里,抽出耿直的风骨,定义出不服输的勇气。荷叶的清香,把我诸多的感叹淡了又淡,我不得不把一些委屈的文字,兑换成一塘碧绿。

月下的荷塘也许更美,否则,朱自清不会在月色中独步,一切都不再去想。也许,我更愿做荷塘里的一尾鱼,戏于荷叶之间。莲叶田田,我也可以做荷叶上的一滴晨露,像你在远方落笔处的一个标点,在自由的风里,翻转。这么多年,行色一直匆匆,荷叶从我的童年开始,既收留我漂泊的痕迹,也打探我流浪的消息。只要还可以相拥,不必在乎分别或重逢。

妙不可言的荷塘,今夜,你用清香偷袭我梦。

鱼村

一座小鱼村收住风云,静卧于骆马湖边。村头,刻在石头上的名字,让能静的都静下来。鱼船,鱼网,投料机,一一蹲在拐角处。像少年时村中的老人,在阴凉处打着盹,让曾经的曾经,仅存于回忆。

当年的从容与欢嚣已随风而去,留下仅有鱼腥味的湿,及不情不愿的放逐。不规则的瓦房,弯弯的小路,退了色的对联,都是这个小村庄生活的道场。

村庄很小,村东头的一声犬吠,可以惊醒村西头的蒲草。这里,仍然有根的纠缠,乡亲的芬芳,炊烟的流淌。人间烟火,在这小小的鱼村里生动无比。鱼村的日子很慢,昨日的一句问候,到今天仍是温暖。这缓慢,需要用心一点一点地善用。

鱼村与都市格格不入,让我跌落到童年的时光。在这里,每一根手指都可以举目四望,每一个脚印都可以肆意张扬。尝一口用湖水烧的杂鱼,热辣辣地鲜香,鱼汁泡米饭,给个县长也不换。这句沉浸式的感叹,让小鱼村在夜晚时,热闹非凡。我曾经用深深浅浅的脚印申请加盟,鱼村用它的沉默,把夜色向后推了又推。

村后有一条小舟,老旧的面容。让我在沉舟侧畔,风雨同舟,逆水行舟,破釜沉舟里徘徊,湖水一波三折地催促,我却无法说出这里的爱恨情仇。还是留白吧,村前还有那么多的格桑花,需要用相机清点。归去后,一旦有人提及,就有不言而喻。

小鱼村,让我找到了根,又丢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