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高宇 ‖ 无声处的成长
正午的阳光斜斜切进厨房时,铁锅正滋滋唱着歌。我背对着灶台炒着青菜,鼻尖萦绕着熟悉的油烟香,身后传来老妈轻手轻脚的动静——她今天难得有兴致,说要熬锅小米粥,配着炒菜正好。
粥锅在灶角咕嘟着,老妈久站有些累,便去客厅坐下歇脚了。而我盯着锅里的菜,没留意那团白雾腾得越来越急,直到炒好盛菜刷锅,才在回头间看见。米浆已经溢出,顺着柜角往下淌,瓷砖上洇出一片黏糊糊的痕迹。我慌忙拿毛巾时,老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望着狼藉处,反复念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满满的懊悔和迷茫。
我没接话,只是把毛巾叠得厚实些,一下下擦着那些黏腻。她又轻声念叨了两遍:“锅盖我没盖实呀!”我手里的动作没停,心里却忽然漫过一阵恍惚。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新鲜。只是搁在几年前,我大概会一边擦一边埋怨:“妈你怎么没看着呀!”或是擦完后特意说一句:“我都收拾干净了!”。可此刻喉咙里像堵着团温软的棉絮,所有解释和邀功的话都沉了下去。
指尖触到微凉的瓷砖时,忽然明白了这变化的由来。是某个清晨看见父母亲拎不动米袋时的愣神,是某次陪他们去医院,发现老爸身子发抖而需我紧张签名,更是牵着他手时的慢慢挪动收紧的心。原来有些成长从不是年龄数字的跳动,而是突然懂得,该把自己站成一道墙,替渐渐佝偻的背影挡住生活里的小风小浪。
恍惚间想起在万州的日子。姜宝总在炒完最后一盘菜后,顺手就拿起抹布擦净瓷砖上的油星,而我习惯在倒完垃圾后,蹲下来把垃圾桶刷得干净,或隔几天烧壶开水用碱水烫烫抹布。我们从不说:“这事该谁做!”也从不说“我做了什么!”那些细碎的打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原来最好的承担从不是喊出来的。就像此刻,老妈还在琢磨着粥溢出来的原因,我已经换了第三盆清水。泡沫在水里轻轻绽开,又破灭,像极了那些悄然发生的转变——我们终于在某个瞬间懂得,比起“你看我多能干”“有我在”这三个字,藏在沉默的行动里,才更有分量。
或许人就是这样,有人在某个年纪就清晰地长成了大人,有人却要在一程程风雨里慢慢蜕壳。正如我个人成长期真的很长,是在一件件的事中逐步催熟。
那些让我们变得沉静的事,那些让我们学会把话咽进肚里、把事扛在肩上的瞬间,终究会把生命打磨得温润而有力量。
窗外的阳光又挪了寸许,老妈已经转身去看锅里剩下的粥,我把抹布洗净晾好,转身又去炒另一份菜。有些温柔,本就不需要声响。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商海蠡测 ‖ 轮战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井明新 ‖ 胡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