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商海蠡测 ‖ 轮战
历史的转折往往就像被特定事件在特定时间斩断的树杈,只有斩断了旧枝,新枝才会重新萌发并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以后十年的轮战,恰如中国复兴之路上斩断旧世界迎接新世界的决断。从这一刻起,它就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宣言书,引领着、催促着中国真正走进了世界、走进了现代化。
虽然轮战已经彻底结束三十多年了,但这一轮用十年之功和无数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隆起在时间的横轴上如一道深褐色的疤痕,镌刻在无数参战老兵和同代人的心里,注入到人们的血液,难以被时间抚平或消解。
老兵燕德银用90个篇章,50余万字,以小说的形式写成的珍贵回忆录《轮战》,为我们揭示了40年前的那场老山轮战和一个个越战老兵的生死传奇。
作者以军医洪绒和军官海欣一家为主线,描写了年轻美丽的军医洪绒在越战之初失去身为团长的父亲,在轮战中失去战斗英雄和担任副连长的丈夫的动人故事。
老山、者阴山等系列中越边疆山地成为了共和国快步进入现代化的磨刀石,成为了中越两国铁血男儿的绞肉机,成为了见证文明与野蛮的一面镜子。
小说主要描写:海欣的妻子洪绒在生下孩子的第三天,就跟着轮战部队去了前线,海欣则把婴儿抱回老家由父母看管,从此父子再未见面。海欣是副连长,之前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是位战斗英雄,此次轮战成为主角,屡立战功,书中描写了他雨雾天识破越南特工、搜索途中抓获越军女俘虏、化装侦察端掉最大越军炮兵阵地、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夺回高地、担任敢死队队长出色完成任务、带领战友救出我军被劫女兵的故事。
其中的搬运尸体、饰品换烟、蟒蛇爬进掩体、烂裆、原来是具越军女尸、挨着死人睡了一觉、高地就像绞肉机、祭祀活动、两条腿拼错了等情节必定是作者亲历,至今读来让人心有余悸。
从轮战几个月的时间,一个班15人,还剩下4人,就可以知道战争的残酷;从宣布停战,大家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春节,才开始自身清洁,就知道战争能使人忘我;从祭奠烈士,不停地为烈士--这些曾经身边的战友,不停地斟酒夹菜,自己却一日粒米未进,就知道生离死别的痛苦。战争总是用最极端的方式埋葬人也会用最猛烈的方式唤醒人,它让后来者知道和平的日子是怎样的宝贵啊!
当幸存者钟虎站在“立马坡烈士陵园”的大门前时,他才知道“在中越陆地边境线我国一方,至少十四个县市建有烈士陵园,其中云南八个,它们分别是金平、蒙自、屏边、河口、马关、立马坡、西仇和富宁;广西六个,分别是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和防城。”
据2001年1月16日,前苏联《红星报》公布的我军在那场战争中死亡人数是62500人。据估算伤员大约是死亡人数的四倍多。战后,我国政府公布的越南死亡人数是79000人,其中正规部队69000人,公安兵10000人。
十年轮战,百万老兵。时光转换,初心难平。这些50、60后的老兵,在此后的岁月里大多成为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骨干,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的故事和不平凡的经历不应被时间的尘埃淹没。
战争总像临门一脚,没有这一脚,中国现代化的大门始终不会向你我自动敞开。但战争总是残酷的,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为了祖国和未来牺牲的英雄们。
让我们致敬《轮战》里的和十年轮战背后的英雄们!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张阿芳 ‖ 脱口秀越来越精彩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高宇 ‖ 无声处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