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井明新 ‖ 胡杨记

来源:本站    作者:井明新    时间:2025-07-15      分享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风是第一位向导。当我们的车行至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突然遇到了沙尘暴。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新疆,原想看看沙漠的辽阔,看看绿洲的鲜嫩,却先撞见这样一场粗暴的见面礼。  不过 ,沙尘暴很快也就过去了。
      就在这时,它们出现了。一棵,两棵,一片,又一片……连成了断断续续的林。它们长得一点都不秀气。树干歪歪扭扭,有的像被狂风拧过的麻花,有的半截枯了,剩下的枝桠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却偏在顶端抽出几簇绿来,细碎的叶子裹着沙,绿得有些倔强。
      “这就是胡杨。”几乎是同时,车上的人喊出了声。“是胡杨,别处的树躲着风沙长,它们偏要迎着。”

   车停在路边,我推开车门,走近一片胡杨林。近前看时,那胡杨树果然奇特。有的挺拔如剑,直指苍穹;有的扭曲如蛇,盘踞沙上;更有倒卧者,枝干枯槁,却仍不腐朽。树皮皲裂,纹路深刻,仿佛老人面上的皱纹,镌刻着千百年的风霜。
      旁边有棵高大的老胡杨,树干中空,却仍枝叶繁茂。风从树洞吹过去,呜呜地响。
      说到刚刚过去的沙尘暴,过路的司机师傅说,现在这里的沙尘暴比从前少多了。可我在想 那些肆虐的风,那些狂暴的沙,不就是胡杨的背景板吗。
       它们没有语言,却把“活下去”三个字,写得比任何碑文都好。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站了多少年?三千年?还是更久?生下来就迎着风沙,活的时候把根扎进盐碱地,死了也不肯倒下,倒了还要在戈壁上再躺千年。
     过路的司机师傅说,这里的胡杨有三条命: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我听了,不免觉得夸张,但看那些横卧沙中的树干,确无腐朽之态,便也半信半疑起来。
      这些胡杨,哪里是在“忍受”风沙?它们分明是在和风沙共生。风给了它们弯曲的姿态,沙给了它们坚硬的筋骨,就连那半枯的枝干,都像是在对天地宣告:我在这里活过。

手机在风沙里拍不出清晰的照片,我索性收了起来。远处的塔里木河泛着粼粼的波,河岸边的胡杨倒映在水里,枯的、绿的、弯的、直的,都成了画。

原来新疆的见面礼,从不是那场沙尘暴。

是这些胡杨。它们站在风沙里,站成了一种启示——关于生存,关于坚韧不拔,关于如何在最苍茫的天地间,活出自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