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滋阳知县夏晓春的的诗/兖州历代诗选
夏晓春(五首)
夏晓春,字鹤泉,江苏高邮人,生卒不详。乾隆三十五年(1770)夏晓春以举人任滋阳(今兖州)知县。
息马地祈雨有应
早麦幸已登,晚禾犹未理。
两月天亢阳①,土坼脆于纸②。
墨云从南来,未雨众先喜。
忽然风吹去,月出深林里。
旱年雨势多,斯言良有以。
城西息马地,灵迹无与比。
绕坛薰天香,三日肃虔祀。
无何雨师来,怒龙拂须起。
乍散千条丝,旋倒三峡水。
四野霖润均,一犁透未已。
农夫庆甘霖,上官迓休祉③。
我但饱仓谷,言功耻社鬼④。
【注释】
①亢阳:盛极的阳气,指旱灾。②坼:泥土开裂。
③休祉:即福祉。
④社鬼:即土地神。
捕蝗
零露何瀼瀼①,催我披衣起。
晨光方熹微②,望见蠢蠢孑。
翅粘飞不得,樆裢徒尔尔③。
万夫力捕劳,坐收自逸耳。
渠魁一歼绝④,尸积京观似。
岂不惜彼命,人命重于彼。
合轻全其重,厩焚有明旨⑤。
【注释】
①瀼瀼:形容露水多。
②熹微:微明,指清晨的阳光。
③渠魁:首领。
④厩:马棚。
捕蝻(十一章章句四)
维闰五月,飞飞者蝗。
蝗既静止,厥子以房①。
雨注成渊,蝻子如故。
彼方渡厥黄,而况此洼路②。
痛彼孳息③,始出如蚁。
食我草叶,口利于锯。
食我苗叶,穗则未伤。
召彼农夫,往逐于场。
农夫曰前,厥阵以圆。
农夫众作,履声橐橐④。
何以承之,惟女与妇⑤。
何以用厥长,惟箕与帚⑥,沟深三尺,厥宽尺余。
沟中有阱⑦,驱而纳诸。
厥行逆止,童子冲之。
厥行顺止,农夫轰之。
言出于沟,惟席斯蔽⑧。
言入于沟,惟土斯盖。
沟内绳绳兮⑨,沟以外登登兮⑩。
继自今无复有兮11,屡丰年酌大斗兮12。
【注释】
①自注:蝻子散入泥中瓣瓣似蜂房。
②自注:相传蝻子能臼作毬渡黄河。
③孳息:繁殖生息。
④橐橐:硬物连续碰击声。
⑤自注:对围内六七十人,余传谕庄上,各妊女执箕帚从事,伊等皆大欢喜。
⑥箕:簸萁。帚:扫帚。
⑦阱:陷坑。
⑧蔽:遮盖。
⑨绳绳:连续不断,小心谨慎。
⑩登登:象声词,指脚步声。
11大斗:较大的量粮食的斗。
12自注:按,前去捕蝗是露捕法,此去捕蝻是沟捕法,皆要术也。留心
民事者不可不知。陋地村颜子庙
陋地在南城,赫然颜庙飞雕甍①。
萍藻未及荐②,访古情殷殷。
庙立斯地余不解,云是郭外之田颜子耕。
吾闻圣门三千弟子皆越俗,屡空之叹惟回独。
箪食瓢饮人不堪,岂有百亩之地而能为线麻供粥饘③。
古人重恒心,必先有恒产;
惟士必有田,养我父母妻子以此赡。
今之兔园子,拓地未一弓④。
生计不能理,糊口四方中。
廉耻日以丧,智巧日以穷。
安得先王限田法,大庇天下寒士昌儒风。
【注释】
①雕甍:雕缕文采的殿亭屋脊。
②萍藻:浮萍。
③线麻、粥饘:代指穿衣吃饭。
④一弓:古计量单位,四肘为一弓,亦指一箭所及的距离。
泗水加堤,府河捞浅,每三四月间,调用各社人夫,差役之扰,民不堪命。今择社中耆长①,除险工飞拨外,方春皆使自修自堤。
其户口素悉,摊派必匀,利害切己,驱使尤易。为赋五章以志之 。
泗出陪尾入独山②,中有滋邑当其间。
伏秋二汛鲸鼍鸣,手慌脚乱心如结。
黑风口子浪千叠,四板牢截坚如铁③。
黄沙欲垫日日高,府河下注争厘毫。
河身浅者如塘坳,马场湖中无滴水,重重天庾载不起④。
捞深二尺著半篙,加堤一丈培塿高⑤。
高深二者用民力,兵役如狼抗不出,独累穷簷堪涕泣⑥。
千叮万嘱告耆老⑦ :尔一社长持公道。
大筐沉沉二夫舆,小筐轻轻一夫去。
荷锄覆土交纷纷,编收楗竹如鱼鳞⑧。
大桥以东雁翅伸⑨,鼛鼓冬冬馌妇至⑩,催道速归理农事。
西辛出料草物宜,南辛出夫人力齐。
各事其事畔毋越,功成见告未匝月。
追呼无用吏人歇,不见东白一片碑,子孫世世守地基11。
【注释】
①耆长:古差役名,亦称一耆户长。
②陪尾:陪尾山,泗水之源。
③自注:泗水自黑风口入府河济运,每水发,伤禾稼。则由金口坝达鲁桥,不得不束板以载其流矣。沙土日塞,水口不通,河身淤垫,岁岁为景。
④自注:府河水由马场湖入济宁天井闸。
⑤培塿:小坟、疏土。
⑥穷簷:即穷檐,茅舍、破屋。
⑦耆老: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隶不足。”
⑧楗竹:治理河道堤岸用的竹木桩。
⑨自注:水后雁翅皆圯,今复修整如初。
⑩鼛鼓:大鼓。馌妇:往田野送饭的妇女。
11自注:西辛、南辛、东白皆社名。
- 上一篇:上一篇:「民间文学」李杏凯 ‖ 汴梁城垣上的古今之思
- 下一篇:下一篇:「诗歌」大中艺文志 ‖ 冯云鹏的书法/兖州书画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