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李杏凯 ‖ 汴梁城垣上的古今之思

来源:本站    作者:李杏凯    时间:2025-04-28      分享到:



清明假期,济宁市读书协会开启研学之旅,首站便来到了开封古城。上午十一时,我们登上了那古老的城墙。这城墙绵延14.4公里 ,厚度达5米,高耸8米,在往昔冷兵器时代,无疑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更是守护首都的生命防线。 

据历史记载,宋朝前期,经济、文化、科技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众多领域甚至达到世界巅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其中有三项诞生于宋朝。活字印刷术让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火药改变了战争的原有形态,指南针则极大地推动了航海物流的发展。在文化领域,更是人才辈出,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等文化巨匠,如璀璨星辰般闪耀。

 早期的大宋,政治清明,政策宽松,市场一片繁荣,文化丰富多彩,百姓安居乐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这一盛世的生动写照,从画卷中,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当时热闹的市井生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样辉煌的帝国,短短几十年间便轰然倒塌。

 下午一时许,我独自登上城墙的制高点,向北眺望,恍惚间,靖康二年(1127年)的场景如在眼前:狼烟滚滚,战旗烈烈,千军万马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年的十一月,金朝军队攻占北宋首都东京,徽、钦二帝以及皇室贵族、近臣,还有各类工匠近14000人被掳走。徽、钦二帝在被押解途中受尽折磨,最终带着无尽屈辱,客死他乡。这不仅是大宋的悲剧,更是整个大汉民族的伤痛。 

后世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大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军队战斗力下降,防御体系与战略决策脱节。更为关键的是,官僚体系的全面腐败,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极端化,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

 大宋王朝和历代王朝一样,终究未能逃脱“历史周期律”的影响。所谓“历史周期律”,即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 

如今,时光已来到二十一世纪。在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里,北斗卫星在天际织就信息之网,“山东舰”“福建舰”守护着海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沿着古丝绸之路呼啸西行。当下的中国,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新高峰,中国再次屹立于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找到了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方法——民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让人民监督政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剔除积弊沉疴,带领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有充足的信心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必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