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村姑 ‖ 三嫂
三嫂是我老家的邻居,我们两家之间隔着一条胡同,因为她丈夫与我同一辈份,年长我几岁,称为三哥,自然称其为三嫂。
三嫂十七岁嫁给了十四岁的三哥,这一辈子过得那叫一憋屈。用她的话说“从进门子那天起,就没过一天舒坦的日子。”
三哥的娘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脾气大,控制欲强。三哥自幼体弱多病伴有过敏性哮喘,他八岁时他爹意外去世了。三哥就是他娘的命根子,饮食起居他娘是亲自照料,两个姐姐看着都不放心。
三哥十四岁时,他娘做主给他订了亲。媳妇是邻村王家的二丫,年龄比三哥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将来会有好日子过。定亲半年后,挑了个好日子把二丫娶了过来。
新婚之夜喜婆婆给二丫立了规矩:没要紧的事,不能走娘家,家里地里所有活都由二丫干,吃饭要等她娘俩吃完在吃,三哥身体不好,十六岁之前不能同房。新婚之夜婆婆就放了她的鸽子,一放就是三年。
三哥有个习惯,每天早晨在被窝里喝一碗白糖,香油鸡蛋茶。而家里所有吃的,用的,都是婆婆管着,三嫂一大早先去领食材,做好端给三哥。在煮两碗面条,站在门里桌前,看着他娘俩吃完,一边刷着喝面条的碗一边啃着窝窝头,然后去生产队里干活,这个家全指着她挣工分;晚上还要纺棉织布,做针线活。三哥只管每天坐在八仙桌旁的木椅上看书写字,烦了到院子里逗狗,听鸟叫、晒晒太阳,活动一下筋骨。夫妻俩虽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却无任何交集,形同陌路。
三哥十六岁那年的春天,婆婆同意小两口同房了、可什么时候去三嫂屋里,还是婆婆说了算。夏天热冬天冷不行,只有春秋天不热不冷隔七差八的去媳妇屋里住几夜,还千叮咛万嘱咐三嫂,三身子骨讓摆(弱),别由着性子。
三嫂婚后生了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三个月子一天也没歇过,送走接生婆就得烧火做饭,伺候三哥娘俩,在去队里干活。因没人给看孩子,下地时就带着孩子,一个孩子的时候她背着,孩子多了就用独轮车推着,把孩子们栓在地头,玩够了就哭、哭累了趴在地上就睡。队里可怜她和孩子们,把白天喂牲口的活安排给了三嫂,这样就不用下地了,孩子们可以在牛屋院里玩,三嫂很是感激,每天都把牛屋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三嫂的精心饲养下,队里的牲口是膘肥体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足不出户。为让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各级妇联是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而三嫂主动参加劳动的行为,被公社妇联得知后,作为先进典型报到了县里,还想让她介绍经验,三嫂流着眼泪哭着说,男人不中用,婆婆年纪大,俺也不想抛头露面,俺不干就没人挣公分,俺就是这出力的命。妇联领导听她说的话起不到宣传效果,只作为先进典型表扬,不在上台发言。
三嫂的大闺女六岁时感冒发烧,婆婆不让去医院,说喝碗姜汤捂身汗就好了。后来孩子烧得实在不行了,三嫂背着去了医院,医生说来晚了,已经转成肺炎了,没能救过来。
大闺女的夭折对三嫂打击很大,见人就哭着说闺女六岁了,都能看着他兄弟妹妹了,是我没用,那情形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
就在三嫂因大闺女死亡痛苦难过的时候婆婆摔了一跤,动不了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三嫂黑天白天的伺候着,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稍不满意张口就骂,三嫂给她换尿布时,劈脸就是一耳光。后来她竟然糊涂了(老年痴呆症),白天睡觉,晚上又哭又闹,大小便弄的到处都是。
三嫂白天喂牲口,还有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晚上伺候婆婆,很是辛苦,可不管三嫂多忙,孩子们哭闹的多厉害,三哥就像没看见没听见一样。
三嫂对三哥早就不报任何希望,她常说,有男人给没男人一样,有爹给没爹一样,这个人就是聋子的耳朵,虚摆设!
三嫂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她却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她坚持让两个孩子上学。邻居们说她,小子上学罢了,将来能中点用;闺女子家上啥的学,早晚还不是婆家的人,让她帮你干点活,你也轻省些。三嫂说,别的我不懂,就知道有了文化才能过上好日子,我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我也值了。两个孩子知道三嫂不容易,学习刻苦认真,放了学就帮着三嫂干活。
婆婆躺了十多年去世了,三嫂轻松了不少。三哥有点孤独,想搬到三嫂屋里住,三嫂不同意,说我守活寡惯了,别让你娘在天上看见了生气。
其实:三哥和他娘一样的古怪自私。白糖,香油,鸡蛋他自己管着,再多也不给三嫂和孩子们吃,还是吃小灶,还是他吃完了三嫂在吃。由于三哥的冷漠,任性和之前他娘的搅和,夫妻二人没有什么感情,与孩子们也不怎么亲近。
恢复高考后,闺女考上了师范学校,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儿子考上了医学院,成了一名外科医生。姐弟两都在县城工作,儿子结婚有了孩子,三嫂进城看孙子,三哥说给儿媳妇在一块不方便,留在老家。三嫂挎着包袱走出大门时,抬头看了看天,回头看了一眼三哥,长出了一口气说,老天爷您总算睁开眼了,一辈子不回来我也不想这个熊地方。
三嫂进了县城后很少回家,偶尔回去看看三哥,送些吃的用的,接着就回来。再后来三哥也进了县城,与三嫂一起住在儿子家。老两口很少说话,即便这样三嫂还是做好饭等三哥吃完自己在吃,不管儿子咋说她就是记不住,习惯了。
去年2月初,三哥因心梗去世了。人们都说,三嫂憋屈了一辈子,现在总算是熬出来了,跟着儿女享享福吧!可此时的三嫂,因小脑萎缩失去了记忆,说话颠三倒四,见了人就会说,我认的你,你吃饭了吗?俺还没吃里,然后给他儿子说,我不心急吃,看看你爹吃了没,他吃完我在吃。
- 上一篇:上一篇:「小说」刘恩滕 ‖ 静静的堡垒(小小说)
- 下一篇:下一篇:「小说」村姑 ‖ 乡村趣事(3):寡妇哭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