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小说 >
济宁文学

「小说」廉成玉 ‖ 长篇方言小说《二月狗》连载(十 二)

来源:本站    作者:廉成玉    时间:2025-07-08      分享到:

      

第四章 艰涩

                1

      洪水刚刚退去,就在廉茂屯的乡亲们还处在重建家园的当儿,又让玉说这帮子小家伙们赶上了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一九五八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的鼓舞下,按照上级的指示,由王贵屯乡合并到湖西乡,成立了湖西人民公社后,原先的7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为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内部,又分划成了若干个生产小队,这就形成了“一大二公”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化体制。

      就在这时,全国唱响了:“嗨-嗨-嗨,跃进的锣鼓响呀么响连天,胜利的歌声到呀么到处传哪,共产主义的农村开了花哟,处处都把公社办哪,哎嗨都把公社办哪、都把公社办哪。工人们、战士们、学生们、干部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呀,都来支援农业战线,机器送到社、物资送下乡、文化送上山,嗨技术送进门,全国人民来支援,支援农业干劲冲天,实现四个现代化幸福来,要叫粮棉大发展……”雄壮有力振奋人心的歌声!

      不久,让玉说兴奋的在社员们中听到了:“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啊,藤儿越壮瓜越大唵-啊-啊;公社的青藤连万家,齐心协力种庄稼,手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瓜儿水暖个不怕啊,越开越能顶住它啊-啊;公社是颗红太阳,社员都是向阳花,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不怕风吹和雨大啊,我们永远离不开它唵-啊-啊;公社的阳光照万家,千家万户志气大,家家爱公社,人人听党的话啊,幸福种子发了芽啊-啊-啊-啊”欢快愉悦的歌声。

      正是伴随着这歌声,玉说亲眼目睹到的是:每天当生产队长把钟声一敲响,男女社员们就立马兴高彩烈的走出家门,喳天呼地,笑逐颜开的在队干部的带领下,挑着红旗,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刹时间,就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玉说听老师说,人民公社的成立,就是对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他听政治老师给同学们讲,人民公社的性质,就是把按生产资料、权力的大小和资本大小的分配为主,改革为按劳分配。这样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后,强化了劳动者主人公的意识,大大激发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出现了全国人民人人劳动,人人爱劳动的壮观场景。真真正正的让剥削和压迫第一次消灭在了人民劳动号子里。

      就在这年麦假开学后的一天,玉说和同学们在政治课上还听老师说,五月份,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工业在十五年或者是更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这一目标的制定,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和大办万只鸡、万头猪养殖场的高潮。

      不久,让玉说和同学们从广播里就听到了,一些权威部门和专家们也是积极配合,遥相互应,提出了亩产“玉米三万斤、芋头双十万,小麦、水稻和棉花达万斤”的乘飞机、驾火箭,放卫星的口号。

      就在这个当口,让玉说看到的是,作为老先进的廉茂屯这个大村队,是紧跟形势不落后。仅几天的功夫,就只见十几座炼铁小高炉,一溜排在第一生产队夏庄村西边的打麦场上,昼夜冒着滚滚的浓烟,火红的炉膛内铁水滚滚。

     学校也紧密配合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给学生下达了每人捐五斤废钢铁的任务。老师的话就强是圣旨、命令,让玉说是听得清、给记得准,放了学他就东扒查西打兑的给忙活开了。娘见他是一会跪着趴到床底下去扒腾,一会又到囤旮旯和面缸逢间去翻腾。娘说,这两天家中里里外外,所有的地方让玉说给翻腾了个好几遍。就这样,玉说打兑来的废铁烂钢还不够任务的一半。这时,他就来了个冬天不戴帽子,动(冻)上了脑袋。他左思右想,突然冒出了个歪主意,把家中的门帘吊子,讨粮食和过油用的罩虑,以及抽屉上的挂鼻子等等,避护(躲避)着家人,是偷偷摸摸地统统卸下来交给了学校。玉说的这个认真劲,让他坐着飞机吹喇叭,给响到了天上去了。校长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

       玉说这一受到表扬可不要紧,他的几个小伙伴们这就成了媒婆迷了路,没说的了,人人给上来了劲,是都争着、抢着、学着去做。喊出了“大炼钢铁作贡献,钉头针鼻都上交”的口号。住在玉说家对门的德贤这个小家伙,见玉说比他交的钢铁多,受到了表扬,暗地里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多捐钢铁,坚决要把玉说给拿下。他给小伙伴们说:“我是老鼠咬屁股,肯定(啃腚)要在老师那里也得弄个好。”

     德贤这个小家伙见自家院中的吃水缸上钉着几个扒锯子,一时动了心。到了晚上,他找来个小铁钉,把扒锯子挨个给撅了下来决定交给老师。谁知,他这一手不要紧,第二天他爹早起床,用水梢从井里挑来水,正往水缸里倒着、倒着,就只听得咣当-哗啦一声,倒进去的水一下子把水缸给撑烂了好几瓣子。这水给流了一地不说,还差一点把他爹给滑倒。这一手,让德贤这个小家伙不光成了个铁匠铺里的料,挨打的货,被他爹狠狠揍了一顿,而且他费心劳神打兑来的废铁烂铜,也让他爹给端了窝。把他弄了个猫吃尿泡,空欢喜了一场。

      在这个茬口上,为了腾出众多男女劳力和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服的放好农业夺高产的这颗卫星,大队分三个片区,办起了三个大型食堂,让社员们吃起了公饭,也叫大锅饭。队干部说,这办食堂就是为了解放女劳力,天天出工下地多干活。

      玉说家所在的第二战区食堂,就在他家街东斜对过,是建在了让本队地主蔡礼帽家腾出的房院里。可这食堂办了只个把两月的功夫,眼看着就要断了炊。但是上级有精神,就是再困难,这食堂也不能散火。正当大小队干部一愁莫展时,共产风给送来了喜讯,县里从城东接庄公社给调拨来了地瓜指标。很快各生产队组织男女劳力,撑船过湖倒坝,是日夜兼程,抢收抢运起地瓜来。

      玉说家所在的第五生产队,去城东收刨运地瓜的男女青年社员达二十多人。负责带队的是膀大腰圆、有力气、才入党的妇女队长柳常大姐。她干起活来不要命,白天带领着大伙是快刨快挖不停歇,晚上披星戴月加班来抢运鲜地瓜。就这样,社员们是上顿下顿,一天三顿饭吃得都是他们运来的、用大锅煮熟的鲜地瓜。

      这吃地瓜就肯放屁。一时间不管是在饭场里和家里,还是走在大街上和劳动在田园里,都能听到一连串噔噔叫的放屁声。再就是,不管是大闺女、小媳妇,还是老公爹在儿媳妇跟前,兄弟媳妇在老大伯哥面前,这放起屁来也都再没了忌讳、羞耻。人们说,这屁怎么忍都忍不住,非得放出来才痛快。

      住玉说家斜对门的关二嫂,平时就肯放屁,一放起来就是噔噔叫的百十个,在村里是个出了名的放屁精。这一吃上鲜地瓜,关二嫂的屁这一放起来,就没了拦巴墙子、少了把门,是给放得加倍的多。玉说的娘说,这还不算这个小娘们能的出奇,出奇的是她这个八不再乎,谁也不避护的女人家,还专门挤进人堆里去放,都是臭得大伙捂着鼻子笑骂着跑开,真是叫她给恶殃死个人了!

      就这样靠吃地瓜,好歹给维持了个来月。这地瓜吃完了,各生产队就开始清扫仓库,把从仓库里收集来发霉长醭、坷垃狼藉的小麦、大豆、高粱等五谷杂粮混杂在一块,也来不及磨成面粉,用水淘巴淘巴就直接下锅来煮饭吃。没丁多大蹦(多长时间),这杂粮粥眼看着也快喝不上了,怎么办?上级给派来了食品专家,说是让社员们要吃上淀粉食品。

      一听说能吃上淀粉啦,是惊喜得玉说这帮小学生们跳老高。玉说给他娘说:“俺在书本上学过了,淀粉最有营养,属高级食品,吃了淀粉能长胖、长高个子,人还能变聪明,长力气……”

      让玉说这帮子小学生们一大力宣传,是惊喜的众社员们达心眼里往外乐。但是,在这个茬口上,东院的憨莽二大爷扫兴地说:“这是盲人拉面,瞎扯。看来是把小孩子们给饿晕了,在做梦娶媳妇,都来想好事的吧!”

      盼来给等去的,结果是让憨莽二大爷的话没有落空。让社员们吃到的淀粉食品,就是把用来喂牲畜的豆秸皮用锅炒焦,再用碾轧成粉状后,蒸出的窝窝头。

      前院的岣茅大哥说,这种淀粉窝窝头简直就是骆驼生驴驹子,怪物一个。不仅是味道涩苦,吃到嘴里难咽下,而且还是塞到肚里难消化,进到肠内成了硬疙瘩,撑破腚眼都拉不下。让社员们怨天骂地的说这都是专家们出的臊主意,把人当牲畜来喂养,这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吃完了豆秸皮,反正是这人不能眼睁睁的被看着给饿死?

      在这个“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年月里,大队党支部立马召开党员和大小队干部会议,让人人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饥饿问题。就只见各生产队抽出妇女半劳力下坡挖野菜、组织男劳力下湖、下河捞苲草、捕鱼捉虾,让食堂里掺和上点上级供应的面粉来蒸菜窝窝头吃。但为了能控制节省点,让这种吃食维持的时间长一些,无奈之下,经队干部研究改集中在食堂用餐随便任意吃,为一家一户按成,分饭领回家中去吃的办法。

      玉说的娘说自个家中的小孩多,年龄又小,按人分成领到的菜窝窝头少,每顿饭从食堂里领回来的软溜巴稀几个少面的菜窝窝头,那真是捉虱子喂大象,还不够塞牙逢打牙尖的,等不到干活收工回家,就被饿得难受的孩子们给吃光了。娘说,有时虽然玉说哄着他弟弟妹妹给强留下个窝窝头,可是看着孩子们个个被饿的那个难受样,她也是吃不下去呀!只得早早下地,到收挖过的胡萝卜沟里,用手指头去齉挖点落下的胡萝卜根,或者是薅把野菜随手塞到嘴里来充饥。

      娘还说:“俗话说狼恶、虎恶,这还都没有饿恶。这不能怪孩子不懂事,那是给饿得实在撑不下去了呀!”娘还很知足的给要好的娘们姊妹们说,玉说的爹不在家,没个捞摸头,每顿饭全靠着从食堂里领取几个菜窝窝头来充饥,甭看孩子们才吃个半饱,饿得都给晃了桩,倒是没有一个哭闹的,每天都是不等太阳落就上了床。看着瘦得皮包骨头躺在床上的孩子们,让人给心疼死了。可再一想,一个妇道人家拉扯着几个豆芽大的孩子,不挨饿又有什么办法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