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陆以恒 ‖ 这里是南池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吾手写吾心,笔端记人生 。
(本文刊发于《散文选刊》下旬刊2025年第8期)
晨光熹微,荷香飘逸,甜润的空气中传来啾啾鸟鸣。我已站在古南池桥上,这里是南池,一个古老又蓬勃的地方。
古南池桥是一座五孔拱桥,始建于唐天元天宝年间,2010年原址重建。桥宽近十米,长四十余米,壮观威武。桥两侧34根汉白玉石柱,柱头镂雕飞龙图案,石柱间38块龙凤呈祥汉白玉石雕栩栩如生。柔和的阳光中,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一只脚用力蹬地驶上拱桥。年轻的父母推着一辆婴儿车紧跟在后,车内的婴儿咿咿呀呀。红衣女孩,行到桥顶,双脚踏板,顺坡下行,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南池就在这笑声中醒来了。
南池又称王母阁湖,作为济宁的城中湖,南池很小,它既没有杭州西湖的波光潋滟,也没有大理洱海的山水相连,更没有济南大明湖的婀娜多姿。它籍籍无名,世人知道的很少,但南池自唐开元天宝年间建成以来,一千三百多年间,以其独有的小巧秀丽和历史文化韵味,滋养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康熙、乾隆皇帝多次驾临,并留下诗词和墨宝。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曾在此携手相游,更留下美好的佳话。
古南池桥就是南池的中轴线了,我环顾四方,东面是华丽典雅的“南池荷净”牌坊,大幅淡青色鱼戏荷塘石雕上方是“南池荷净”四个镏金大字,五层木质猩红色镶金边的飞檐,上覆青瓦陡崖翘角,如飞鸟展翅,轻灵活泼。北望是凤翔湖碧荷满塘。南观波光粼粼的是瑶池湖。西仰琵琶岛上的王母阁巍峨肃穆。
沿桥西行,进入琵琶岛,这里就是王母阁了。右拐沿凤翔湖北行,我突然被琵琶岛的绿震撼了,就像在赶一场绿的盛宴,右手边,绿柳拂水,凤翔湖里荷碧花红,蒲草葱葱,白鹭在满塘荷叶荷花中翻飞和嬉戏。左手边,夏的葳蕤扑面而来,高大的广玉兰叶片闪光,一树花香。长叶碧绿的大叶女贞,郁郁葱葱。斑驳的桃树,果实累累。球形的大叶黄杨和海桐,高贵的紫薇和藤蔓的厚萼凌霄,铺满湖畔的碧绿马蹄金和狗尾草,都像疯了一样展示着盛夏蓬勃的生命活力。再加上粉红、紫红、玉白、浅黄各等花色,真好似王母娘娘打翻了天宫的调色板,成就了碧绿和五彩的南池。顺凤翔湖北望,曲道长廊掩映其中。梅影桥如月拱于碧荷之上,目之所及,更有乾隆皇帝御笔“古南池”牌楼耸立于碧荷翠柳之上。
继续前行,至荷香池和昆仑池相会的紫云桥折返,一阵柔和的音乐声飘来,沿步道南行,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牌楼和两边蜿蜒的红木长廊,牌楼下,十多位男女长者随着悠闲的乐曲气定神闲、飘逸自如打着太极拳。牌楼两边廊柱上“一户通天踏青云直参王母,两廊环翠满曲烟可下瑶池”的对联赫然入目。再观这群老人,他们面目祥和、精神抖擞,人在景中,仙气缭绕,真的是个个都似活神仙。
牌楼的后面就是高大巍峨的王母阁了。传说当年有黑龙在南池为患人间,王母娘娘为给苍生消灾灭祸,降临南池,降伏作恶的黑龙。人们为纪念王母娘娘的功德,在此修建了王母阁。王母阁拜台高筑,高大的拜台四面都开有月洞门,月洞门上方是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王母阁”三个镏金大字。拜台上是红柱青瓦,雕梁画栋的四层飞檐阁楼。登临王母阁,但见满园花木茂盛,松竹叠翠,曲廊楼阁,掩映其中。湖面上,水波如镜,烟波浩渺,阵阵荷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阁上诗词楹联,名家荟萃,但见“云阙玉墀待三月蟠桃盛会,香荷幽竹洒一池琼露甘霖”,“登阁临胜三生幸,得道成仙半步遥”尤为吸人眼球。好一个香荷幽竹,得道成仙。我沉迷于如仙境般的美景,用携带的单反相机,寻景、构图、对焦、一阵阵哒哒的快门声持续响起。
下阁,经百子拜寿铜像群,西行,过王母阁西侧一座木拱桥,此桥名天雀桥,寓通天境瑶池。桥上,三五游人在拍照留念。桥下,绿水悠悠,荷随风摇。桥头楹联“书桥寄意朱鳞躍,天雀临风菡萏香”,恰合此处美景。
过桥,沿瑶池湖西岸南行,一路岸石嶙峋,水光潋滟,桃红柳绿,荷香飘逸。徐行观景中,不舍琵琶岛的那份静谧和绿意,从步道踏草至水边,找一突入水中岸石,折返视线,蹲身,拉近相机镜头,给红荷环绕的琵琶岛和巍峨的王母阁,拍下一张大大的特写。绿绿的小草哦,莫怪我脚下无情,只因我面对如此美景,情不自禁。
经九龙叠水,过秋水河,到瑶池湖南岸,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映入眼帘,黛瓦红柱,陡檐峭立。中间就是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少陵祠了。少陵祠为一层木结构建筑,重檐庑殿顶,飞檐展翅。左右两边为双层飞檐的君子亭和濯缨亭,祠和亭有廊柱相通,祠亭相连犹如大鹏展翅,巍峨壮观。少陵祠匾额的上方是乾隆皇帝的题额。乾隆十三年,巡漕御史沈廷芳重修南池和少陵祠,乾隆欣然御赐“荩臣诗史”匾额,群工拜颂,兆姓欢呼,成为一大盛典。如今,“荩臣诗史”四字匾额就悬挂在少陵祠的上方。乾隆六次来济宁均游南池,并为少陵祠写了十五首诗,少陵祠门柱上“诗仙虽具出尘体,诗圣原多爱世心”的诗句,流露出乾隆对杜甫无比崇敬之情。
少陵祠前面,瑶池湖南岸就是李杜携游的雕像了。雕像的旁边立一仿古的石牌坊,坊上对联“疑是南池荷影动,岂知诗圣笔锋旋”。横批“瑶池相会”,浪漫又富有动感。石牌坊和远处的王母阁遥遥相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开元二十五年,李白和杜甫两个大唐才子,相约在南池相遇了。一个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应试落第,正心情黯然。一个长安三年,屡被馋毁,放金还山,济世梦破。他们惺惺相惜,携手同游,杯酒言欢,纵酒当歌。那一刻,几乎半个大唐的诗情画意都浓缩积聚于这小小的南池湖畔。那些充满浪漫和友情的时光在诗仙和诗圣的心中荡漾。伴着丛林中的鸟鸣,望着满湖成熟的菱米和茫茫香蒲,杜甫写就“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的著名诗句。这充满诗意和醉意的南池呀,以旖旎风光和博大的胸怀让李白和杜甫携手相游,心灵相通,以至于梦魂牵绕了一千多年。
斑斓多姿的历史长河蜿蜒流淌,当年的“深木鸣蝉”“菱熟蒲荒”,至今已记不清过去了多少个秋天。如今,风荷亭、晚凉亭还在,正值盛夏,荷花的幽幽清香正弥散在少陵祠周围,比杜甫笔下的秋色更多了一份盎然。我的思绪穿越千年,不忍惊动了千年前诗仙和诗圣在这南池边的觥筹美宴,更不忍惊扰了当下南池的这份美好和嫣然。但见那白荷朵朵,与我四目相对,蒲苇挺拔,欲和我深情缠绵。蜻蜓展翅、鸟鸣交响,鱼儿啵愣,风吹荷塘,香飘两岸。好一个“南池荷净”。
阳光炙热,一对年老的妇女正在荷塘前相互拍照,笑脸映荷。数十人的健步行队伍在步道上昂然前行。南池里的游客越来越多,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南池热闹起来了。
这里是古老的南池,这里更是蓬勃崭新的南池。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伯喜 ‖ 瓦那湖野札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孔玉清 ‖ 花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