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诗」史丰磊 ‖ 赏荷

来源:本站    作者:史丰磊    时间:2025-07-22      分享到:

泛舟七月流火的湖,踏采莲曲行,穿越茫茫苇丛,融入洋洋洒洒荷荡。观荷,采莲,赏荷美。

置身于微山湖十万亩荷园,总有种感慨:

倚栏清兴满苍浪,

静挹荷风度远香。

君子元为花上品,

伊人宛在水中央。

芙蓉秋老空零落,

桃李春归几艳阳。

华实谁能双擅美,

亭亭九夏日偏长。

古词诗韵助我赏荷之兴,忽又记起宋代大文学家周元浩的《爱莲说》:“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置,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千百年前,那个站在岸边观水上君子的老夫子,没有闻到荷莲出水时,是带着淤泥气息的。

荷莲出淤泥而不染之说,清代女词人吴绡在她的《卜算子·咏莲》中写道:"谁种白莲花,秋到开花时。陶令騰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莫笑出青泥,心净逐如许,一片琉璃照空影,常向波中住。"词人通过空灵意像,凸显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

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题画秋荷》的画文也题写着"不染淤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对此说无不留下诸多文墨,时人趋吟至今。

荷莲之美,纵有千种钟容,万种倩姿,自古至今,我们的丹青水墨,诗里行间无不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关于淤泥孕育高洁生命的主题,却鲜少有人提及。荷莲生于淤泥,长于淤泥,当她破水而出时,身上仍带着泥土的气息。她是淤泥十月怀胎孕育的女儿,体内流淌着母体的基因。那来自淤泥的印记,已深深融入荷莲的骨髓,成为她灵魂的一部分。

寻踪寻路,我们只为泥土公平故。

泥土埋在水下任春浦,营养着水上的女儿,荷莲滋生美艳。泥土还怀抱着莲藕,为荷莲养育着女儿,泥土名副其实地成为慈祥的母亲和外婆。

人人都夸荷花好,

谁知荷花有烦恼。

污泥傍身育荷美,

露出水面清雅高。

若无淤泥护莲根,

何来荷花不染尘。

荷莲对"污"之说,有其深及的苦衷。

淤泥十丈孕奇胎,

暗涌生机未许猜。

忽见尖荷破水出,

方知秽土养灵胎。

墨色千层藏玉节,

浊波深处立仙骸。

世人只道清莲好,

谁见玄泥托月来。

荷莲对泥土母亲,对"污"之说,又作何感想?

当荷莲低头看母亲泥土时,她那扯蓬阔叶上留下的茔晶水珠。这是荷莲对泥土母亲的感恩和对世人"污"之说痛楚的泪滴!在这泪滴从荷莲脸宠滑落下来的时刻,我仿佛听到那首《烛光里的妈妈》在荷荡间飘向湖空:

妈妈,

我想对你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

我想对你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黑发泛起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腰身变得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眼睛为何失去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牵着你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我怀揣着对荷莲对泥土的敬慕之心,吟出我此刻的心情《梦语》:

曦微露湖边,

静静地绽放,如梦如幻,

如伞,轻轻的摇曳,

看那一朵朵娇羞的粉颜。

亭亭玉立,

是天空遗落的仙子,

那是母亲泥土为女儿荷莲精心的装扮。

微风吹过,荷莲轻舞翩跹,

散发出淡淡清香,醉人心田。

在莲荷灵与泥土的对话里,

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泥土见证了荷的成长与蜕变,

从苦涩到成熟,

从平凡到非凡,

荷莲以她最美的姿态,

唱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更是对泥土母亲的养育之恩的回报和无言的感谢。

泥土为荷莲赋予生命哲思,教会她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我深深眷恋着依恋泥土的荷莲,我愛这从出水到颜色落尽枯枝败叶仍带着泥土味的真纯,我爱夏雨秋霖敲给水听,敲给泥听的歌。

然而,我更爱在碧波之下,在盛开的朵朵荷莲脚下,与世无争,默默无言,大爱奉献的泥土,她是我们虔诚至爱神坛圣洁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