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冲 ‖ 我家就在岸上住

来源:本站    作者:王冲    时间:2025-07-03      分享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每当乔羽先生的词句在耳畔响起,眼前便浮现出大运河蜿蜒的碧波。那是流淌在我生命里的血脉,是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园图腾。

 曾记否?晨光初绽时,运河最先苏醒。薄纱般的雾气在河面游弋,仿佛给她披上一层朦胧的面纱。早起的渔人摇着木船,桨橹划开晨雾,“吱呀——吱呀——”的声响,惊醒了水草间沉睡的鱼虾。祖父常说,运河是位慷慨的母亲,从不吝啬馈赠。儿时的我总爱蹲在青石板埠头,看父亲撒开那张缀满补丁的渔网。银鳞闪烁的鲤鱼、活蹦乱跳的鲫鱼在网中翻腾,溅起的水珠落在脸上,带着河水特有的清凉与腥甜。

 岸边的土地,是运河用千年淤泥滋养的馈赠。曾记否?春日里,父亲赶着老黄牛在田埂上犁地,湿润的泥土翻滚,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母亲弯着腰插秧,嫩绿的秧苗在她手中整齐排列,宛如绿色的诗行。运河水顺着沟渠缓缓流入稻田,滋养着每一株禾苗。待到金秋,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风拂过,稻浪与运河的波浪遥相呼应,金黄与碧绿交织,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此时的运河岸边,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打谷声、欢笑声,与运河的涛声融为一体。

 运河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承载着无数故事。白帆点点的商船,满载着江南的丝绸、茶叶,驶向北方;运粮船浩浩荡荡,将两岸的稻米运往各地。船工们嘹亮的号子,穿透云霄,在运河上空久久回荡。这些号子,是劳动的赞歌,是生活的呐喊,更是运河文化的生动传承。记得有位老船工,他的号子粗犷而悠扬。每当他喊起号子,仿佛能看到运河的历史在眼前流淌——从春秋时期的开凿,到隋唐的鼎盛,再到宋元明清的繁荣,千年岁月,都凝聚在这一声声号子里。你曾可记否?

 夜幕降临,运河换上了另一副容颜。曾记否?皎洁的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撒了一河的碎银。岸边的灯火次第亮起,橘黄色的光晕倒映在水中,摇曳生姿。此时的运河,静谧而温柔,仿佛一位娴静的女子,诉说着无尽的柔情。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在夏夜的河边嬉戏。躺在草地上,数着天上的星星,听老人们讲运河的传说。那些关于龙王、仙女的故事,在月光下变得格外神秘,让我们的思绪随着运河水飘向远方。

 然而,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运河也在悄然变化。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水,因工业发展而变得浑浊;古老的木船逐渐被钢铁货轮取代;熟悉的号子声,也被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但无论如何变迁,运河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她依然是那个滋养了祖祖辈辈的母亲河,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如今,人们开始重视运河的生态保护:清理河道,治理污染。运河的水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岸边建起了公园,种满了花草树木,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大运河,你是一部流动的史书,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你是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两岸的人家;你是一首永恒的歌谣,吟唱着亘古的思念。曾记否?有多少运河儿女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与你结了不解之缘,都曾在你的怀抱中成长,喝着你的水,吃着你滋养的粮食,听着你的故事。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家就在运河岸上住,你是我永远的根,是我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