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张振建 ‖ 济宁人眼中的封建良吏一一一潘季训
来源:本站 作者:张振建 时间:2025-07-01 分享到:
作为济宁人,不能不知道明朝的治河良吏一一潘季训。
历史上的潘季训,对我们济宁是有大贡献的。特别是在治理济宁段京杭运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潘是湖州府乌程县人,自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明万二十年(1592年,先后四次总理河道,驻节我们济宁河道衙门。并写下了《河防一览》、《两河管见》等水利著作。
在治理济宁段运河方面,其方略为治运与治河并行,采取束水冲沙法,管住了黄河的泛滥对运河河道的淤塞,从而保证了运河槽运的畅通。
尽管漫长的封建社会是黑暗的,但也不乏励精图治的良吏、好官,潘季训应属之列。
有《登太白楼》一诗为证。
诗曰:
供奉城南旧酒楼,名悬天地几千秋。亦知信美非吾土,聊接前贤续胜游。杯酒平分苍岱色,席间遥控大江流。独怜廿载成虚度,才一登临又白头。
你看,诗人登楼览胜,可谓豪情满怀。把酒临风,沐浴在苍茫岱色之中,面对大河奔流,不只是豪情满怀,简直是壮志凌云了。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管住这黄河,永保运河槽运的大动脉,也不负这皇恩浩荡,黎民百姓的企盼啊!
大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慨!于是才发出了二十载的瞬间,已是白头的叹息。
假我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执政为民的拳拳之心,昭日映月,有此般良吏,何愁河不清,山不明?
太白酒楼,这一地标,是我们济宁人的骄傲,它所负载的厚重文化底蕴,也必将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所裨益的!
他日有闲,我亦将重登这座名楼,去登临送目,放眼环宇,沐仙风以长啸,抒雄心以壮志,不负时代,不负邵华,实现暮年之壮心,做好一个新时代的服务员!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陶成桥 ‖ 看嘉祥县志 话小城春秋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王爱玲 ‖ 桃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