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商海蠡测 ‖ 兄长王超
如果人生的坐标以品德为横轴,以运气为竖轴,以才能为引线描画,王超先生的人生轨迹无疑是一条奋力向上生机勃勃开枝散叶的优美曲线。
王超先生1959年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是祖父的恭楷医方,父母的革命教育和《林海雪原》的优美文字,品学兼优的少年在微山一中毕业后,经历过短暂的上山下乡,15岁上就到微山县的印刷厂工作。
作为家中独子的王超,从小就怀揣着的一个蔚蓝色的梦想,直到他18岁的时候开花结果。告别了父母的万般不舍,在浙江舟山前线王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海魂衫、无沿帽从梦里走进了生活。一年入党,两年提干,顺风顺水,谁知一封母亲病重的电报打破了光明的通道。
1985年,复员回家的王超,正好赶上了济宁市公开招收干部的全市唯一的一次大考。这一战十分关键,王超以语文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组织部录用。从此,县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汶上县委副书记、市委政研室、济宁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兼济宁市民宗局局长。王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道扎扎实实,为政以德的不平凡人生之路。
了解王超的人,都会被他的两条突出的优秀品质和担当精神所感染。其一,孝。王超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父母想把他留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国家《兵役法》也规定此种情况可以免除兵役。但当王超作出立志从军报国的决定时,父母还是忍痛割爱支持了他。王超至今还歉疚地说:“那时候年轻,不理解父母的心情。”一旦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王超则义无反顾地复原回家侍母。即使在担任汶上县委副书记期间,王超每周都要亲自驾车到微山,看望年迈的父母,雷打不动。母亲作了直肠癌手术之后,排便困难。王超和两个姐姐排好班,轮流陪侍,每每用手帮助母亲排便,从没有怨色。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诚哉斯言!
其二,恕。《论语*卫灵公》子贡问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超为官期间,之所以能博得上上下下的好评,就在于他能以己心度人,以恕道行事。对有才能肯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坚决提拔,对有资历有能力干成事的干部放手任用。
王超先生的精神之光之所以至今熠熠生辉,转岗而不减色,退休而不中断,与他的长期文化修养锻造的两把利器有关,其一是文学,其二是书法。
出于家族传承,王超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祖父的恭楷药方,父亲的漂亮文字和家庭收藏的各种书籍。这些都造就了他从小学开始语文成绩特别突出,三年级开始小作文就经常成为老师在班上朗读的范文。从微山出发的少年开始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开始在真善美的氛围里探索未来的方向。帮着老师刻钢板,给班级里出板报,一项项有关文字与文学的活动,像一束束光打开了王超通向未来的路。
从微山一中起开始发表文章,到部队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文学为王超插上一双腾空而起的翅膀。爱文学当然爱好字,写一手漂亮的字一直是王超梦寐以求的目标。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初,在部队的王超才获得了第一本书法作品集--《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这是一本以鲁迅诗歌为书写内容,由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周慧珺先生书写的书法作品。王超对此如获至宝,夜夜临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函授大学兴起,王超有机会参加了一期函授书法学习机会,虽然不是面对面的授课,但这一机缘对他的书法之路带来了巨大影响。从此,书法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了他的挚爱。
王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刚复员回家不久的他,有一次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一套《书法大字典》,卖200多块,每个月只有30几块钱的他,几经权衡,下了很大决心,终于还是把它买了下来。临帖,反复临帖,几乎占用了他的全部业余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王超的书法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体悟与表达,成为了济宁市对外交往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王超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声誉。王超已经陆续出版书法集《清风徐来--王超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推荐书家--王超书法作品集》、《大名片--王超书法新作选》等书法专著。王超先生至今还担任着济宁市书法协会副主席。
王超先生喜欢读书,更喜欢买书,据说家中藏书数万卷,多年前就获得“山东省十佳读书家庭”的美誉。爱书、读书的基因从祖父辈传来,经过王超的沉淀与激扬,又传给儿子孙子,这就是王超精神激昂在书法艺术中的动力源泉吧!这就是中国人向往和学习的优秀文化传统吧。
我与王超先生结识不过三年,记得第一次认识是在济宁市读书协会安排的“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印象中他一袭深衣,短发乌黑,笑声朗朗,干净利落,待人热情谦逊,发言则逻辑鲜明、直奔主题,没有虚话套话,与印象中的官员不一样。看他下手写字,则笔墨淋漓,大气磅礴,没有拘谨,少见框架。
王超善写行草大字,记得在嘉祥岳楼的一次笔会上,就让我惊为天人。当时的记载如下:王超主席的一幅大字长联更是举座震惊,其语曰:忠义传家热血精忠报国垂青史,诗书醒世雄狮奋勇挥戈战北疆。字字雄强,笔墨酣畅,气象万千,是对岳飞一生事业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有一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个字光芒四射如从胸中喷薄而出,直击人的心魄。
对王超先生最深入的了解,还是不久前的一次面对面的座谈。忽然发现我和王超竟然有许多的共同点:都在原生家庭里处于独特地位,都爱好文学,都爱读书,都喜欢简单干净的生活。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我不禁在心底喊道:我的兄长王超!不知王超以为然否?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张阿芳 ‖ 才女互撕记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宋军 ‖ 穿着随便不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