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张阿芳 ‖ 才女互撕记
《生活大爆炸》中有一集,谢耳朵莱纳德和霍华德三人回家,刚进楼下大厅,看到佩妮正和楼上的女邻居殴打在一起,激动得霍华德抱住莱纳德,不让他上去劝架,女人打架,多么精彩的戏码,可要好好瞧瞧,不能马上结束了。
如果综艺节目里有女明星互扯头花,那可太有看点了,流量肯定蹭蹭上去。
香港作家马家辉不也说嘛,最喜欢看明星八卦,大婆打小三的戏码,无恶意,纯玩笑,但女人互撕,可见是多么吸引眼球。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几大才女,就上演了一场互撕大戏,点燃了观众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有四位女子并称为“上海滩四大才女”,她们分别是张爱玲,苏青,潘柳黛,关露。张爱玲大家比较熟悉了,潘柳黛似乎很陌生。她在今天名气不大主要是因为她的作品不多,其实她人生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几位女子。
潘柳黛原名潘思琼,1920年生于北京,和张爱玲同年,旗人,父亲是个败家子,这和张父也很类似。潘父早早就抛家弃女,而潘柳黛的长相酷似父亲,让潘母常常把怨气撒到她身上。又一个原生家庭之罪,可潘柳黛并没有长成林黛玉,却养成了她文学上的文风泼辣,语言上毒舌刻薄的性格。
因为她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让她总能准确无误地踩到别人的痛脚。在上海滩闯荡时,潘柳黛遇到第一任丈夫,上海圣约翰大学的一位教授,后来这位丈夫在她孕期出轨,潘柳黛选择大着肚子净身出户。她敢这么做,是因为手里有钱,懒得和渣男纠缠。那时候小说版税和写专栏的稿酬都不低。
1950年,潘柳黛先张爱玲一步定居香港,到了香港,除了写专栏,也做电影编剧。1952年,潘柳黛遇到第二任丈夫蒋孝忠,两个人相伴过了十年后,蒋孝忠突发疾病去世,这对潘柳黛打击不小,此后她没有再嫁,独自抚养三个儿女长大成人。
1988年,潘柳黛一家三代人移民澳洲,最后在澳洲安详过世。
张爱玲和潘柳黛的引起轰动的笔墨官司,还要从苏青办的《天地》月刊说起。
苏青就是电影《酱园弄》中西林的原型,当年的杀夫案最早也是《天地》月刊报导的。
苏青的《天地》月刊收到了张爱玲的来稿,苏青一看,文笔相当不俗,这之后,两位才女除了工作上的关系,还结成生活中的好友,经常在公开场合互相吹捧,苏青说:“女作家我只读张爱玲。”张爱玲马上回应:“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女作家都挺毒舌刻薄的,张爱玲这拉一个打一个的架势,放在现在,肯定会引起滔天巨浪,会被批评情商低,不会做事。
当然,女作家私下也会开玩笑,潘柳黛回忆写到,一次,苏青问她:“你眉既不黛,腰又不柳,为何叫柳黛呢?”
女作家多喜欢逞口舌之利,因此个个都有杀伤力颇强的“毒舌”。笑谈间俨然有金戈铁马,手中笔更是抡圆了写,大有横扫三军之势。
张爱玲与苏青的矛盾大概因为胡兰成,苏青给胡兰成寄杂志,里面有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传闻胡兰成读了这篇小说,立刻就爱上了张爱玲。这个短篇也的确好,很见功力,写的是旧上海在被短暂封锁的一辆电车上,男女主人公在交谈中,某一时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封锁一解除,一切又回到原样。
如果把这个电车上的时间无限延伸,其实就是宫崎骏的那段话: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这就是人生啊,高明的作家总能找到一个点,把人世的悲欢离合,爱恨交错放大写出来,让我们哭,让我们笑,然后一声叹息。
胡兰成勾女的绝对属于灭绝师太一级的,很快就和张爱玲走到一起了。有一个不能证实的八卦是苏青和胡兰成有过一段小暧昧,胡兰成的移情别恋让苏青很受打击,从此以后,闺蜜便再也没有来往了。这个说法有些可疑,人家有过小暧昧别人是怎么知道的呢?何况苏青办杂志的资金来自两个更大的人物,心高气傲的她也未必能瞧得上胡。苏青比张爱玲大六岁,此时的她已经阅尽人间沧桑,于情感上比张爱玲成熟太多了。
比起这段说不清的公案,潘柳黛和张爱玲的矛盾可是有文章做铁证的。
1944年,胡兰成写了一篇文章赞张爱玲,夸她的写作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其中还提到了张爱玲的贵族血液。李鸿章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这让潘柳黛很不以为然,于是,潘柳黛就写了一篇文章《论胡兰成论张爱玲》,她在文章中反问胡兰成何时“横看”和“侧看”张爱玲了?暗示胡张两人关系不正常。又嘲讽张爱玲是李鸿章重外孙女,这种关系就像太平洋淹死一只老母鸡,吃黄浦江水的上海人喝到了鸡汤一样。
更值得一提的是潘柳黛这篇文章署名叫“真西哲”,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胡兰成说张爱玲的个人主义可与西哲苏格拉底、卢梭等相提并论。这确实很毒舌,稳、准、狠。
据说张爱玲看了这篇文章,气得浑身发抖,总而言之,三位女士因着各种恩怨此后就分道扬镳了。
1975年,潘柳黛又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张爱玲》,文字相当辛辣,感觉旧时的气还没有撒完。
不少人认为潘张之间的矛盾缘于嫉妒,不是说嫉妒才是最高的赞美吗。潘柳黛对张爱玲的挤兑、排揎,因为张爱玲如一轮红日从地平线腾起,那种热力和光芒,让人心理失衡,情难自已。普通女作者,充其量只算作张爱玲背后的“地平线”。自知才情不敌张爱玲的潘柳黛,其实是以笑骂来遮掩不足,昭示早已捉襟见肘的优越性。
况且潘写专栏为生,毒舌辛辣本就是其风格,越毒舌读者就越多,和现在的吸引流量一模一样的。
三个女人之间是否有私人恩怨谁又能说得清呢?其实,客观地说,潘柳黛的文学成就不如张爱玲。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不如潘柳黛幸福。
潘柳黛2001年在澳洲家中离世,享年82岁。
早在1982年12月7日,际遇坎坷,穷困潦倒的苏青在家中去世,享年69岁,在她去世前几天说:“不求治疗,只求速死,勿要通知他人!”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孤独离世,享年75岁。
谁的人生不是当时美好,兰因絮果呢?
月亮又升起来了,一如当年的昏黄,朦胧,只是当年的才女们,早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段传奇。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马加强 ‖ 穿过夏日的晚霞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商海蠡测 ‖ 兄长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