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恋红尘 ‖ 走近壶口瀑布
2024年8月14日午后,我终于踏上了奔赴壶口瀑布的旅程,得以近距离领略黄河壶口瀑布的磅礴与神奇。
壶口瀑布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宛如镶嵌在晋陕交界的璀璨明珠。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是两省共有的旅游胜地。向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往北,离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 。这处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更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腾至此,两岸石壁如刀削斧劈般耸立,河口骤然收束,狭如壶口,“壶口瀑布”之名便由此而来。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达300米,却在短短不到500米的距离内,被挤压至20 - 30米的宽度。当每秒1000立方米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时,“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雄浑气势便展露无遗。
一下景区游览车,我迫不及待地向西北方向望去,只见一团白雾袅袅升腾。导游笑着说:“那儿就是壶口瀑布,有白雾的地方,便是它的所在。”不同于别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需仰头观赏的姿态,壶口瀑布的水流是从平地向深沟急坠而下,这番奇观,唯有低头俯视才能尽收眼底。
沿着景区步道前行,一块刻着鲜红“壶口瀑布”大字的石刻映入眼帘。跨过小桥,向北眺望,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仿佛从天际奔涌而来,那雄浑的气势,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沉醉其中。
过了小桥,我向着白雾弥漫之处疾步而去,心中满是期待。还未到岸边,蒸腾的水汽便已将衣衫打湿。细密的水珠轻柔地落在头发、脸庞和胳膊上,恍若置身于蒙蒙细雨之中。
站在河东岸向西俯瞰,透过那层厚重的黄色水幕,龙洞的出口若隐若现,宛如秘境之门。此刻的瀑布呈丁字形,以龙口为界,分为两部分。龙口以北,瀑布呈东北走向,黄河水奔腾着从崖壁一跃而下,汹涌地冲进深深的槽沟,白雾随之翻涌升腾;龙口以南,瀑布呈南北走向,河水自陡峭的崖壁倾泻而下,宛如一幅巨大的黄色帷幕。可惜因水位上涨、水势湍急,龙洞暂时关闭,我们无缘下到洞底,与瀑布来一场亲密接触。不过转念一想,若是在雨水淡季前来,便能进入洞底,从瀑布后方观赏,想必又是另一番震撼的景象。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一步一步靠近,直至走到栏杆最边缘,想要将黄河的壮美与壶口瀑布的神奇全部印刻在脑海中。远远望去,黄河水波涛汹涌,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裹挟着黄色巨浪,如千军万马般排山倒海而来,它们相互推挤、碰撞,喧嚣着向前奔涌。近看时,翻腾的河水一路肆意奔腾,却在河道骤然变窄至二三十米、地势陡然下沉形成四十多米深沟的瞬间,裹挟着万钧之力倾泻而下。河水跌入谷底,激起万千水花,在沟底形成一个个飞速旋转的漩涡。震耳欲聋的涛声如惊雷炸响,白色的水雾层层叠叠,不断升腾、弥漫,仿若一场盛大的水汽盛宴。细密的水珠愈发密集,顺着脸颊、脖颈和胳膊不停流淌,就连拿在手中的手机,也瞬间蒙上一层水雾,需不停地擦拭,才能勉强拍摄下眼前的壮丽景色。
沿着堤岸向南漫步,我边走边沉醉于壶口瀑布的奇特与壮美之中。汹涌的黄河水从高处崖壁倾泻而下,与石壁激烈碰撞,迸溅起漫天水花,原本的黄色河水化作洁白的水花,如碎玉飞溅。水花落下后重新汇聚,又形成一个个黄色的漩涡,它们一路欢唱着,奔腾着向南流去,似是诉说着黄河千年的故事。
归程的时间悄然来临,我一步三回头,满心不舍地踏上归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晋陕边界,竟孕育出壶口瀑布这般震撼人心的奇观。黄河水,以其博大仁厚,如同母亲一般,千百年来滋养着华夏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那水润万物而无声、以柔克刚的品性,不正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践行吗?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木生 ‖ 孔玉兰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罗艳 ‖ 激活炽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