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伟 ‖ 微山湖畔的抗战堡垒——郗山古村

来源:本站    作者:王伟    时间:2025-05-06      分享到:


在微山湖畔,有一座古老的村落——郗山古村。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更是成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独特地理位置,铸就战略要冲

郗山古村坐落于微山湖畔,与微山岛隔湖相对望,中间有明清古运河和湖中新航道,这里在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古徐州、古兖州交界处,曾经担任过徐州刺史和兖州刺史的东晋太尉郗鉴在此筑城,去世后就埋葬在了村中青山之西麓,郗山村也因此而得名。宋承安年间在郗山山顶建有弥勒寺(又称弥陀院),北宋末年宋金部队在此交战,弥勒寺毁于战火,后重建于郗山南麓,除了继续供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外,同时又在庙内建木兰祠一座,立花木兰像一尊,庙遂改名古木兰寺,忠孝木兰的感人事迹润物无声,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明朝中期以来,随着泇运河的开凿成功,村内有古老的运河穿流而过,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为完成鸿篇巨制《国確》,两次乘船途经郗山古村,并登临郗山之巅俯瞰微山湖,“登郗山望之,虽带水沵沵,不异望洋”,并留下了《游郗山记》的散文。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曾七次途经此村,其中康熙皇帝曾两次驻跸于此,留下了“山中宰相”的故事和“世守遗徽”的墨宝。这条古老的运河不仅是交通的动脉,更是文化与经济交流的纽带,见证了古村曾经的繁荣昌盛。村外,不远处便是津浦铁路,这条当时极为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在抗战时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而郗山古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也成为这场残酷战争的重要战场。

通惠新河是宣统元年开凿的一条运河,当时是为了让泇运河避开彭口闸一带的沙淤。它像一条纽带,将郗山古村与微湖大队的“小延安”南庄紧紧相连。南庄在抗战时期是沛滕边县委重要的根据地,而通惠新河的存在,使得郗山古村与南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物资运输、情报传递都通过这条新河得以实现,为抗战力量的协同作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鲁南铁道大队的基干村蒋集、黄埠庄、乔庙、彭楼、六炉店等村庄与郗山古村近在咫尺。这些村庄同样是抗战力量活跃的区域,郗山古村与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抗战网络。平日里,各村之间互通有无,交流情报;战斗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让敌人难以突破这道坚固的防线。

紧邻着郗山古村的是张阿村,这里是运河支队作战参谋,峄县大队副大队长,用生命谱写“微山湖上集结号”的抗日英雄褚雅清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褚雅清在湖区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这一带党组织的建设者,还是许多革命者的领路人,郗山古村及周边村庄的许多党员干部都是跟着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郗山古村的每一位村民,也让郗山古村与运河支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抗战的岁月里,运河支队经常在郗山古村一带活动,村民们积极为部队提供帮助,掩护战士、运送物资、传递情报,与运河支队的战士们生死与共。

全民皆兵,共御外敌

抗战爆发后,微山湖地区很快陷入了敌人的铁蹄之下。但郗山古村的村民们并没有被敌人的凶残所吓倒,他们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毅然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之中。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加入了抗日队伍,有的参加了运河支队,有的成为了微湖大队的一员,有的加入了鲁南铁道大队,还有的加入到沛滕边县委领导的直属中队,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在广阔的湖面上,还是在隐蔽的芦苇荡中,还是在古老的大运河上,都留下了他们与敌人战斗的身影。 

老人们虽然不能直接上战场,但他们也在后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战士们烧水做饭、缝补衣服,照顾受伤的战士。当敌人进村搜查时,老人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巧妙地掩护战士们和重要物资,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妇女们同样不甘示弱,她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救国会。她们为部队做军鞋、送情报,还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战中来。在郗山古村,每一位妇女都是坚强的后盾,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着力量。

孩子们也在抗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年纪虽小,但却机智勇敢。有的孩子会在村口放哨,在山顶上保护和利用情报树,一旦发现敌人的踪迹,就会迅速通过各种方式向村里报告;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作掩护,为部队传递情报。他们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村庄与部队之间,成为了抗战中的一支特殊力量。

郗山夜渡,书写传奇

1940年10月,对于运河支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敌军全面“清剿”,四处搜捕,所到之处奸淫妇女,烧毁房屋,残杀无辜,实行恐怖政策。运河支队辗转转移到牛山、石门、张庄、黄风口一带,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支队领导紧急召开了会议,决定由支队长孙伯龙带领队伍留在原地区活动,副支队长邵剑秋和政治部主任文立正则带运河支队主力600多人进入郗山古村隐蔽休息,同时严密封锁消息,伺机袭击敌人。郗山虽然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当时敌后兵力空虚,这次隐蔽行动完全出乎敌人意料。部队在郗山休息了两天,敌人才发觉,有叛徒给临城的日军报告了消息,日军开始调动徐州、韩庄等地的兵力,迅速向郗山古村集结,企图合围郗山。郗山情报站及时获取了该情报并第一时间向运河支队首长做了汇报。军情紧急,运河支队立即紧急会议,大家纷纷出谋献策。最终决定立即离开郗山,利用夜间乘船过湖,再回运南黄邱山套根据地。为了顺利实施计划,郗山的村民迅速调来20多只帆船,由王大顺统一指挥,分编成五排,因为运河支队指战员不习惯乘船,于是王大顺用门板每五条船固定为一组,做好了夜渡微山湖和在湖上打游击的准备。

五排大小帆船在微山湖上悄然起航,驶向目的地。在行军途中,褚雅青开始侃侃而谈,讲述起三国故事。褚雅清人称“黑煞神”,但是粗中有细,他为打破紧张气氛,说“我们虽然借用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连环计,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凭着这个连环计,咱们准能胜利。”褚雅清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在紧张的行军中,指战员们互相倚偎,借助体温抵挡夜露的侵袭。副支队长邵剑秋则考虑着部队的棉衣问题,此时,夜色中突然传来几声枪声,让大家顿时又紧张起来,纷纷注视着枪声传来的方向。船老大王大顺安慰大家,“我们已经到达大湖的中心,听枪声是韩庄的二鬼子在抢渔民的船只,不是追兵。”凌晨4时时分,部队从距韩庄六华里的南陇子北边的湖岸上登陆,立即出其不意地从利国驿和韩庄的中间跨过了封锁严密的津浦铁路,在距利国驿10里的万庄一带扎下了大营。而在此刻,敌人还做着开往郗山、围歼运河支队的美梦呢。安全把指战员送达南垅子后,王大顺带船返回,不幸遭遇追击的日军,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郗山湾的水域,也让这片土地永远铭记了他的名字!

物资运输,保障后勤

除了情报传递,物资运输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郗山古村的村民们在物资运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41年冬,抱犊崮山区八路军被服厂遭到敌人破坏,入冬了指战员们还穿着单衣,为了给山里的部队提供急需的布匹,微湖大队、运河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在津浦铁路黄庄转弯处巧截布车,运输布匹的任务格外紧急而艰巨!郗山古村的群众们在接到任务后,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他们车拉肩扛,将布匹从黄庄运到郗山渡口,再通过船只送到微山岛。这一路上,他们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在运输过程中,村民们想出了各种巧妙的办法来躲避敌人的搜查。他们将布匹藏在柴草中、粮食里,或者伪装成普通的生活用品。有的村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这些珍贵的物资。这些布匹多数被送到微山岛李庄李兆锦、李兆理兄弟家,一部分藏在了古木兰寺,后来都集中送到抱犊崮山区,成为了部队制作军装的重要材料,为战士们抵御严寒,提供了温暖和保障。

除了布匹,郗山古村的村民们还为部队运送粮食、药品、弹药等各种物资。他们利用夜晚的掩护,通过小船、马车等工具,将物资悄悄地运送到部队的驻地。这些物资的及时送达,为部队的生存和战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战士们能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情报传递,决胜千里

在抗战时期,情报的传递至关重要。郗山古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鲁南军区与微山湖抗日根据地情报传递的重要枢纽,也成为了战略要冲。殷延伦、亦明新、彭福鑫、殷茂群等郗山情报站的成员,他们不畏艰险,深入敌占区,收集了大量的重要情报,把郗山情报站打造成了微山湖区最强大的战斗堡垒之一。

他们有的伪装成商人,在集市上与敌人周旋,通过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获取情报;有的则利用与敌人据点附近村民的关系,巧妙地从敌人的口中套取情报。这些情报被及时传递给运河支队、微湖大队和铁道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为部队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1941年微山岛争夺战与1942年微山岛突围战中,郗山情报站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提前掌握了敌人的进攻计划和兵力部署,及时通知了岛上的抗日武装,使得部队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战斗过程中,情报站的成员们还不断地传递着战场的实时情况,为部队的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1941年6月16日,敌人趁几支微湖大队、运河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等革命武装外出执行任务之机,对微山岛发动了突然袭击,一度占领了微山岛。郗山情报站的成员们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将情报传递给了上级党组织和几支游击队。抗日武装在接到情报后,几支队伍利用郗山古村提供的船只、鸭抢等向岛内进攻。在褚雅清的总指挥下,运河支队、微湖大队与鲁南铁道大队相配合,利用火鸡阵、鱼钩阵等,一举消灭伪军阎团一部二百余人,活捉副团长苏海如,并借机离间了日军与阎成田的关系,造成阎成田被日军打死,全团被拉到东北煤矿出苦力。微湖大队、运河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等抗日武装一举夺回微山岛,取得了微山岛争夺战的完全胜利。随后滕沛大队、水上区及峄县大队及峄县微山湖办事处等都来到微山岛上,微山湖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

1942年4月,面对十倍于我的日军的突然包围和进攻,微山岛的几支抗日武装突围,郗山情报站的成员们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是4月20日下午,郗山情报站殷延伦、彭福鑫和殷茂群敏锐察觉临城、沙沟等据点日伪军兵力骤增,判断敌人将合围微山岛,岛上鲁南铁道大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滕沛大队、水上区等不足700人的抗日队伍危在旦夕。三人不惧生死,突破日伪军重重封锁,及时将情报送达。次日凌晨,7000余名日伪军在枪炮掩护下向微山岛发起猛烈进攻,岛内部队凭借提前做好的防御准备顽强抵抗,与敌人激战整日。在部队达到预期目标撤离过程中,殷延伦等人再次挺身而出,他们详细地了解了敌人的包围圈和防守弱点,为部队制定了突围路线,同时积极发动郗山古村群众,配合几支部队、后方机关及岛内群众,利用熟悉地形带领队伍沿隐蔽小路撤离,以最小代价完成突围,书写了微山岛突围战中可歌可泣的不朽传奇。在微山岛杨村阻击前沿阵地,因为指挥部送撤退指示的通讯员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副指挥长褚雅清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毅然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宏伟篇章!

掩护首长,化险为夷

在抗战时期,许多重要的革命领导人都曾在微山湖地区活动。郗山古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可靠的群众基础,成为了掩护首长的重要地点。

1942年7月底,刘少奇同志过微山湖时,原本计划从蒋集村上船,但由于蒋集村出现敌情,情况万分危急,只得另选安全的渡口或者河口上船。运河支队参与护送的班长殷延文是郗山古村人,根据他对地形的了解,提出从郗山渡口最合适,那里的老船工殷茂群是我们的情报员。关键时刻,老船工殷茂群和郗山情报站的情报员接到了护送刘少奇同志从郗山渡口上船的任务。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但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精心安排了船只和路线,凭借着对当地水域的熟悉和高超的驾船技术,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巡逻艇和封锁线。在护送过程中,他们高度警惕,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刘少奇同志的安全。

经过一番紧张的航行,他和殷延文配合地方武装终于成功地将刘少奇同志安全护送到了大捐村,这次护送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体现了郗山古村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支持,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次,鲁南铁道大队政委杜季伟在郗山渡口准备乘船去微山岛时,遭到叛徒出卖,日伪军迅速包围了渡口。在这紧要关头,郗山情报站情报员、老船工殷茂群挺身而出,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他冷静地将杜季伟藏身在地瓜窖中,然后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迷惑敌人,让敌人始终没有发现杜季伟的藏身之处。最终,成功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使杜季伟幸免于难。解放后,殷茂群在郗山古村孑然一身,杜季伟每年都来看望他,给予老人很多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个春节,殷茂群老人在房门上贴上了“茂群记党恩,不忘杜政委”的春联。

英勇无畏,精神永存

郗山古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抵抗的精神。在面对敌人的残酷统治和疯狂进攻时,郗山古村的村民们没有屈服,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奋勇抗争。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郗山古村的抗战精神却永远不会磨灭。它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坚定,永不放弃;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要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