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贺文键 ‖ 三张脸:张明星的艺术人生

来源:本站    作者:贺文键    时间:2025-07-10      分享到:


张明星,浏阳山水间走出的民间艺人,四十余年辗转于皮影与弹词之间,其艺术生命宛如一段无声的苦旅。皮影戏里的剪影与长沙弹词的吟唱,交织成他人生中两段既相似又迥异的跋涉——每段旅程都烙印着不同岁月的艰辛,却又最终回响着同一个执着的声音:艺术的传承与新生。

他艺术生涯的开端,是皮影灯影下的一双手。1982年,他拜师邓树桃先生学习皮影,从此踏入光影摇曳的天地。最初的时光里,他笨拙的手指在薄薄的驴皮影偶间纠缠,在昏黄灯光下,他反复练习提、拉、转、抖,指节常常僵硬酸痛,指腹磨出了薄茧与微小的伤口。冬夜练功时,冻僵的手指愈发不听使唤,他只得将双手反复浸入温水中,待僵硬稍缓再继续练习。然而,正是这双手,在1983年的全县皮影戏青年学徒考试中,凭借灵动精准的操演,一举夺得魁首。当喜讯传来时,他正在简陋作坊里修补破损的影人,手上还沾着胶水与颜料——这双曾经笨拙的手,终于以精妙技艺赢得了认可。

然而,艺术之路远非坦途。1993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明星拜师杨继光先生学习铜管乐,在青春面孔的学生中显得格格不入。他重新回到学徒身份,捧着陌生的管乐,唇齿与气息的配合成为新的难关。从生疏到自如,他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独自练习,气息从断续到悠长,音符从生涩到流畅。这段经历如同一次重塑,让他明白艺术灵魂的容量可以不断延展——皮影的“手”之外,他的生命需要新的表达方式,如同河流需要新的支流。

五十七岁那年,他迎来了艺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身。

2016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明星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拜长沙弹词泰斗彭延坤先生为师,从头学艺。弹词,这门以声传情、韵味悠长的说唱艺术,与皮影的操控技艺截然不同。当张明星第一次坐到彭先生面前,以沙哑而略显滞涩的嗓音唱出《古城颂》的片段时,声音的粗粝与气息的短促暴露无遗。老师虽未严责,但沉默的摇头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分量。他深知,皮影的精巧指尖功夫,此刻在弹词的世界里并无用武之地,他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艺术表达的身体记忆。

初始的艰难是深刻的:皮影幕后的操控者,要直面舞台成为吟唱者。他站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口型与表情,感受气息如何从丹田升起,如何在喉头震颤,最终形成圆润悠长的腔调。年岁带来的嗓音局限如同无形的绳索,他只能以百倍的耐心去克服。练习过度后嗓子沙哑疼痛,他含上药片,短暂休息后继续。寒来暑往,他沉浸在弹词的世界里,在无数次的“口传心授”中,彭先生倾囊相授,也默默见证着这位大龄弟子身上那种近乎执拗的韧性。岁月似乎在他身上倒流,学习一门新艺术时笨拙而虔诚的姿态,竟与少年学徒时如出一辙。

这艰难转身后的光芒,在2019年深圳的全国民间文艺展演中璀璨绽放。当张明星怀抱月琴,以醇厚深沉的嗓音唱响《古城颂》时,长沙古城的历史风云仿佛在声音里重新奔涌。他指尖拨动琴弦,声声铿锵有力,唱腔如江水般奔腾澎湃,最终斩获最佳奖。这一刻,他不再是皮影幕后的操纵者,而是一位以声音雕刻历史、征服听众的弹词艺术家。五十七岁的重新启程,在聚光灯下被赋予了沉甸甸的荣光。

张明星的艺术探索,绝非固守于传统幽谷的孤芳自赏。

他将敏锐的时代触角融入古老的弹词艺术。2020年疫情肆虐,他迅速创作《齐心抗疫振三湘》。他巧妙地将传统曲牌填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词,激昂的唱腔如鼓点般催人奋进:“众志成城驱病魔,三湘儿女气如虹”。这部作品在湖南省“艺抗疫情,云游湖南”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古老的弹词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力量。

他更将长沙弹词带向了更广阔的舞台。2020年,他站在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聚光灯下,怀抱月琴,指尖流淌出熟悉的湘音雅韵。传统弹词与现代舞台的光影交织,他沉稳的吟唱令无数观众沉醉。2021年,《音乐人生》的专访镜头深入到他书斋兼琴房的小小空间,记录下他与弹词相伴的日常。2022年,在《中国音乐地图》恢弘的录制项目中,他的长沙弹词与浏阳皮影戏共同被收录,成为中华声音版图上不可磨灭的坐标。三次登上央视舞台,如同三级坚实的台阶,让这门古老的地方曲艺登上了国家级的艺术殿堂。

在传承路上,他亦从未停步。2021年,其弹词新唱《勇立潮头》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形式,获长沙市“群星奖”金奖。2023年,他携皮影戏《父子会》参加全国展演,在溧阳的舞台上,他既是导演又是表演核心,最终捧回最佳奖与优秀导演奖双项荣誉。2024年,湖南卫视《衡山论道》宣传片中亦有他沉稳的身影。近年来,他穿梭于国家、省、市各级舞台,在政府与企业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成为民间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张明星的艺术人生,如同在时光长河中不断雕琢的三张脸:皮影灯影下,他是一双赋予无生命以灵魂的巧手;弹词舞台前,他是一张吟唱古今、情动山河的专注面庞;而在更宏大的传承图景里,他最终化身为一个将传统托举给未来的坚定背影。从皮影到弹词,他穿越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始终背负着同一种使命。

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生命,恰似一株深扎于传统沃土的古树,当它毅然伸展新枝去触摸时代风云时,那新枝上绽放的花朵,反而映照得古老根脉愈发苍劲而生机盎然——这,正是张明星用毕生跋涉写下的不朽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