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品诗论文」王冲 ‖ 童谣:岁月深处的温暖回响——评廉成玉先生《童谣声声人心醉》

来源:本站    作者:王冲    时间:2025-07-08      分享到:


在记忆的长河中,童谣宛如熠熠生辉的珍宝,承载着童年的纯真与欢乐,也烙印着时代的独特印记。廉成玉先生精心搜集整理的这些童谣,是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和情感,重新鲜活起来。

      小时候,躺在奶奶或妈妈怀里听童谣的时光,是生命中最温柔的片段。那时候,世界很小,快乐很简单,一首首童谣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启蒙书。

      “小巴狗,上南山,割荆条,编篰篮……”,简单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描绘出一幅质朴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们的勤劳与智慧,也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琐碎。这些童谣,就像一幅幅细腻的民俗画,展现着民间生活的烟火气,让我们对先辈们的生活有了更生动的认知。

      每一首童谣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充满了童趣与诙谐,让我们看到了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一面,也在欢乐中懂得了一些生活的小道理;

      “小槐树、槐树槐,槐树底下扎戏台”,描绘了热闹的乡村集会场景,展现了乡村文化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魅力;

      “月姥娘、两瓣子,锅里唿得豆馅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描绘了家人团聚、共享美食的温馨画面,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这些童谣不仅仅是简单的儿歌,它们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日本鬼、喝凉水,撅着腚眼挨枪子,八路军一打枪,吓得屙了一裤裆,八路军一开炮,鬼子小命见阎王”,这首童谣诞生于抗战时期,表达了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八路军的拥护,是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公社化、真正好,全村都是一家了,吃公饭、喝公汤,妇女不用做饭了,挑红旗、排着队,出工干活乐淘淘”,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新的社会制度的热情和期待,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在民间文化中的投射。

     廉成玉先生搜集整理这些童谣,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工作。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这些童谣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先生的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流传,让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生活,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这些童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些童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感受到了岁月深处的温暖与力量。它们是生活的记录,是情感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珍惜这些童谣,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传唱下去,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永不褪色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