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贺文键 ‖ 衡阳也曾是帝都:吴三桂的最后时刻

来源:本站    作者:贺文键    时间:2025-06-30      分享到:


1678年3月23日(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衡州(今衡阳)郊外一场大雨骤然而至,淋湿了匆匆筑起的祭坛,冲花了工匠用黄漆涂抹的“黄瓦”,也将头戴翼善冠、身穿大红衣的吴三桂浇得透心凉。这位66岁的乱世枭雄在众臣狼狈避雨的混乱中,完成了登基称帝的仪式,宣布建立大周政权,改元昭武,将衡州定为“定天府”作为都城。

雨中登基的闹剧预示了这个政权的命运。吴三桂称帝仅五个月后便病逝衡阳,他一手建立的“大周”帝国在三年后灰飞烟灭,子孙被清廷斩尽杀绝。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曾让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爱妾陈圆圆,或出家为尼,或隐姓埋名,只留下一个扑朔迷离的结局。

一、枭雄末路:从山海关到衡州府

吴三桂一生在明清易代的大棋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青年得志:崇祯四年(1631年),年仅二十岁的吴三桂在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凭借军功和父荫(其父吴襄曾任锦州总兵),迅速升至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

乱世抉择: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却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掳走,一怒之下引清军入关,击溃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

割据西南:此后他为清朝南征北战,剿灭南明永历政权,晋封平西亲王,镇守云贵,成为权势熏天的“三藩”之首。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的康熙帝决定撤藩,剥夺吴三桂等汉人藩王的权力。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兴明讨虏大将军”,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起兵反清,“三藩之乱”爆发。

叛军初期势如破竹,占据半壁江山。但清廷迅速调集重兵反击,到1677年,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王辅臣败死,吴三桂陷入孤立。年过花甲的他退守湖南,困居衡州,面临清军步步紧逼的绝境。

二、登基闹剧:大周政权的仓促登场

面对危局,吴三桂的心腹们以“安抚军民,鼓舞士气”为由劝进称帝。这位老枭雄叹息良久,最终决定在人生末路过一把皇帝瘾。

仓促准备的登基大典尽显寒酸:

临时祭坛:部属们在衡阳郊外匆匆筑坛,来不及建造宫殿,只能赶造万间庐舍充作“朝房”。

黄漆代瓦:屋顶瓦片来不及烧成黄色,工匠们索性用黄漆涂抹应付。
天降大雨:仪式进行中突降暴雨,仪仗卤簿被淋得泥泞不堪,黄漆遇水脱落,场面狼狈不堪。吴三桂与群臣“大为扫兴”,视为不祥之兆。

即便如此,吴三桂仍强撑场面完成仪式:

1. 定国建元:宣布国号“大周”,以衡州为都,改名“定天府”,年号“昭武”。

2. 封官授爵:册封正妻张氏为皇后;立庶孙吴世璠为太孙;任命郭壮图为大学士,胡国柱、马宝等为大将军。

3. 装点门面:铸造“昭武通宝”钱币,颁布新历法,在湖南、四川、云贵举行乡试。

民间却对这场闹剧冷嘲热讽。年号“昭武”一公布,街头立即流传歌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因“昭”字横竖笔画皆为两道,预言其国运不过两年。

《康熙王朝》中的吴三桂

三、红颜无踪:陈圆圆的乱世浮沉

当吴三桂在衡阳勉强称帝时,曾让他“冲冠一怒”的爱妾陈圆圆,早已远离权力中心:

色衰爱弛:随吴三桂入滇后,陈圆圆一度“宠冠后宫”。但随年龄增长,她渐失宠爱。吴三桂沉迷声色,新得“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妾,更因正妻张氏善妒排挤,陈圆圆在王府中处境尴尬。

遁入空门:看透世情的陈圆圆“布衣蔬食”,闭门礼佛,虽未正式出家,生活已与尼姑无异。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的去向成为历史谜团:

自尽说:清代《平吴录》等记载,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时,陈圆圆自缢或绝食殉节。

出家说:云南传闻她正式在归化寺落发为尼,法号“寂静”。

隐居说:20世纪80年代贵州岑巩县马家寨的发现引发轰动。寨中居民自称吴三桂后裔,指认寨旁“吴门聂氏之墓”即陈圆圆墓。“聂”字暗指她本姓邢、后改姓陈的双重身份,“位席”暗示王妃地位。据传1678年吴三桂病危前,密令爱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儿子吴启华潜逃至贵州思州(今岑巩)。为感恩马宝(后被清军凌迟处死)并避祸,后人改姓马,定居马家寨。

寨中墓碑刻有兰麝、琵琶等图案,暗喻墓主兼具江南才情与贵族身份,默默守护着这个被历史追杀的家族最后的秘密。

陈圆圆的扮演者宫雪花

四、帝国幻灭:大周政权的血腥终结

吴三桂的皇帝梦如泡沫般短暂:

称帝仅五月:1678年10月2日,称帝不足半年的吴三桂在清军压境、屡战屡败的焦虑中患上“中风噎嗝”之症(据传为痢疾),病逝衡阳。

临终托国:死前仓促传位于庶孙吴世璠,追谥自己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吴世璠退守昆明,在清军围攻下苦撑三年:

昆明陷落:1681年10月,昆明城破,吴世璠服毒自尽。

灭门惨祸:清军斩吴世璠首级送京,将吴三桂剖棺戮尸示众。吴氏家族无论老幼,包括襁褓婴儿尽数处决,大周政权烟消云散。

历史对吴三桂的盖棺定论刻薄而清晰:他背叛明朝引清兵入关,又背叛清朝挑起内战,称帝闹剧不过是枭雄末路的自欺欺人。清史专家指出:“他不在兵势极盛的时候继位,而在众叛亲离时称帝,纯属政治儿戏。”

《江山风雨情》中陈圆圆的扮演者张澜澜

五、余烬残痕:衡州城里的帝都记忆

吴三桂的“大周”帝都虽仅存数月,却在衡阳留下深刻印记:

地名密码:回雁峰下相传是吴三桂设坛祭天之地;石鼓区演武坪为其练兵场;马嘶巷因饲养军马得名;万花园曾是皇家园林。

钱币遗存:“昭武通宝”钱币散落民间,成为这场闹剧的实物见证。
文化符号:衡阳人至今仍戏称家乡是“当过帝都的地方”,历史沧桑已化为市民茶余饭后的闲谈。

吴三桂衡阳称帝事件关键信息概览:

称帝时间: 1678年3月23日,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雨中登基 

地点: 衡州(今衡阳), 改衡州为“定天府”作为都城

年号:昭武,民间歌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

在位时间: 约5个月,1678年3月-10月,同年秋病逝 

继任者: 吴世璠(其孙),退守云南,1681年兵败自杀

政权结局: 家族覆灭,子孙被清廷斩尽杀绝,包括婴儿

吴三桂在衡阳的称帝闹剧,如一颗血色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长河。他死后三载,昆明城破时吴氏满门喋血的惨状,与其登基时黄漆假瓦被雨水冲刷殆尽的景象遥相呼应,构成权力幻灭的隐喻。

而陈圆圆的身影——无论是自缢昆明深宫,还是终老贵州荒村——都成为这场男性野心的柔婉注脚。衡阳街头那些以“马嘶”“万花”“演武”命名的小巷,仍在细雨蒙蒙中低语着342年前那场未遂的帝王梦。当权者总欲在青史刻下自己的名字,却常忘记历史最擅长的,是把所有浮华与血腥,最终都沉淀为百姓茶盏中的一缕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