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张阿芳 ‖ 文坛硬汉海明威的爱情往事
昨天给大家介绍了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这是根据海明威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可以看成是海明威的传记。当然,人物不能一一对号入座,但可以看出,片中的哈利的历任女友都有海明威妻子的影子。
哪一位才是辛西娅呢?相信读了今天的这篇文章,你的心中会有答案。
1920年,20岁的海明威邀请28岁的哈德莉跳舞,海明威在哈德莉的耳边呢喃:“我醉了,醉在你迷人的气质里。”
哈德莉并不十分漂亮,但她身材丰满,温柔的大姐姐的形象更让海明威动心。他俩是姐弟恋。
1921年,29岁的哈德莉接受了求婚,嫁给了海明威。婚后,哈德莉就随海明威去了巴黎生活,她带着从舅舅那里继承的8000美元,在巴黎过着清苦的生活。
1923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了,开支倍增,为了省钱,海明威常对妻子撒谎,说有人请他吃午饭。其实,他只是穿过一条有面包店的小巷,去卢森堡公园散步两小时,回家后再向妻子描述午餐是多么丰盛。
海明威是作家中的体验派,可能因为吃不饱肚子的这段经历,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有一副好胃口,对食物怀有极大的爱好和欲望。并且大部分都渴望能喝上一杯。
当海明威偶尔赛马赢了钱,享受过美食后,那种饥饿感仍旧啃噬着他,他就怀疑自己的饿,多少是胃里的反应,多少是生活的痛感。这已经不是身体之饿,而是一种名利之饿,企图心之饿。
1926年,宝琳.菲佛带着她的万贯家财,出现在海明威面前,这位富家千金把海明威引进了上流社会,带他领略何为名利场,就像海明威的好友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绘的一样。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长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没了棱角,心里没了那根刺,没了痛,幸还是不幸呢?
海明威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女人,并且荒诞地希望建立一种三人家庭。(中国读者熟悉的诗人顾城在激流岛上也有过同样的希望。)
哈德莉忍了一段时间,最终忍无可忍,对海明威说:“我要你和宝琳100天不见面,如果一百天后你仍然爱她,我就成全你们,同意离婚。”
她原以为浪子多情,时间能冲淡这种激情,却不知反而助长了他们之间疯狂的思念与爱意。
最近在写关于张爱玲的文章,记得写过这样的一句话,爱情给不了的,金钱可以。
宝琳现在手里有两张王牌,一是人类爱情中独有的新鲜感,打败了柴米油盐中的现实夫妻的一地鸡毛,再就是万能的金钱了。
第71天,哈德莉忽然顿悟,捍卫失去的爱情无异于居住于颓落的城市废墟中,于是,她主动提出离婚。
离婚时,海明威将《太阳照常升起》的全部版税,赠与她作为补偿。
1927年5月10日,离婚仅仅一个月后,海明威就与宝琳结婚了,并且携手重返美国。
婚后,宝琳的娘家给他们买车买房,买渔船,还拿出2.5万美元,让他们去非洲进行奢华的旅行。(我查了一下,1920年代的2.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6万美元还多。真是一笔巨款了。)
贫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海明威却感到不幸福,“同宝琳结婚这些年,我远离了巴黎,失去了明辨什么可以依靠,什么不可以依靠的能力,她的财富和我轻易得来的名望突然地把生活打断,她的金钱让我们两个人都堕落了。”
之后,海明威为了别的女人离开了宝琳。
他的一生娶过四任妻子,情人不计其数,回想当初,宝琳从做小三开始,后来,也被别的小三踢出情局。
1936年,玛莎.黛尔霍恩陪伴丧偶的母亲来到基韦斯特岛散心,这是海明威与宝琳的定居之地。38岁的海明威注意到了金发碧眼,双腿修长,肤白貌美的玛莎,接下来,海明威的跑车里坐着玛莎母女,他们沿着海岛兜风。
当玛莎见到海明威的妻子宝琳以及他们的孩子时,玛莎认为海明威过着量身打造的幸福生活。
然而,海明威却透漏自己想要逃离这一切,太舒适的生活比什么都更能毁掉一个作家。当他想要什么都不会被拒绝,这很危险。
玛莎似乎了解了海明威,她有时也觉得自己被包裹在襁褓里,饭来张口,像动物园展区里的海豹。
瞬间两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两人同赴西班牙前线报道战争,玛莎成为海明威新的缪斯,成为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女主角原型。(这部电影是英格丽褒曼主演的。)
1939年,马德里陷落后,海明威带着玛莎前往古巴生活,并纠缠前妻宝琳谈离婚。我们无法知道宝琳经历了怎样的心碎,怎样的歇斯底里。
离婚不过两周,1940年11月21日,海明威迎娶了玛莎,人们都不看好这段婚姻,打火石遇上韧钢,看谁先粉身碎骨。
果不其然,这段婚姻只维持了短短的四年。
婚后,玛莎一点也不惯着海明威的臭毛病,他酗酒,发脾气,她就把他提溜着扔在他的汽车里。他不爱干净,养了一大群凶猛的雄猫,让它们在家里毁天灭地,她就把这些猫都给阉了。
玛莎还拒绝生孩子。这让海明威十分不满,两人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婚姻,说到底,不过是海明威的大男子主义,他看不惯玛莎作为战地记者总是出去报道战事,也可能从心里嫉妒玛莎的成就,这让他很不舒服。
玛莎是一名独立的女性,清醒,不依附男性生存,即使是海明威也不行。玛莎是报道诺曼底登陆的唯一女性。她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俩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最终,玛莎忍无可忍,把海明威给甩了。按照古巴的法律,由于是她离开他的,海明威获得了她在那里的所有财产。
很快,海明威娶了第四任妻子,另一位漂亮的女记者玛丽.韦尔什。
离开海明威的玛莎.黛尔霍恩,后来成为20世纪最重要且最负盛名的战地记者之一,60年来,她几乎报道了所有的重大的国际冲突。直至80岁依然活跃在战地一线,此外。她还出版了大量作品。终其一生,她都像一个1500瓦灯泡,闪耀着活力,笃定和彻头彻尾的勇气。
顺便说一句,海明威曾在二战期间来到中国报道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随行的就是玛莎。
1998年,90岁的玛莎几近失明,同时,还与癌症作斗争,她决定保持最后的体面和尊严,吃安眠药了结了自己。玛莎去世后,新闻界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
而海明威早在四十年前,1961年举枪自杀。海明威的父亲也是用枪自杀的。
再来看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哈德莉后与记者保罗.莫雷尔缔结良缘,收获真爱。往后余生,哈德莉只跟前夫海明威见过两次。最后一次,两人是在咖啡馆偶遇,海明威不停地追忆往昔:在酒吧里喝香槟,杯底的野生草莓,都历历在目。
海明威说,人年轻且内心充满希望的时候,贫穷也是件浪漫的事。他邀请哈德莉一起共进晚餐,哈德莉摇头道:“我不能,你知道吗,如果当初我们不是那么美好,我或许不会那么快就离开你!”
这句话触动了海明威,他深情地说:曾经有很多次我以为你从我身边路过,有一次在信号灯处停着的计程车里。还有一次是在卢浮宫,一个女人的头发颜色,走路姿态,身材都和你很像,在博物馆里,我一路尾随着她,或许你会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见不到你也收不到你的消息,你会在我心中淡去,但恰好相反,你在我的心里的地位和过去没有丝毫的改变。
哈德莉心中毫无波澜,这多么像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典型形象。
当然,这样的话,我们在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种听到了。
海明威最后说:“哈德莉,我希望你知道,我作品中任何一位女性的原型都是你,我会用我的余生寻找你。”
海明威不止是在寻找哈德莉,他也在寻找那个巴黎时期的自己,他自认为的没有堕落时的自己。
1960年,白发苍苍的海明威写完了《流动的盛宴》,一本追忆自己早年与哈德莉在巴黎生活的书,一年后,他举枪自杀。享年62岁。
有人说,海明威是消极的斗牛士,自毁的酒鬼,是好胜的渔夫,凶猛的猎人,他是优秀的记者,也是勇猛的战士,一生中受伤无数,他一生的情人无数,包括大名鼎鼎的艾娃加德纳,曾经出演他的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辛西娅。在艾娃游过泳的泳池里,海明威吩咐人不要换水,来表达他对艾娃的深情。
他是诺贝尔中的诺贝尔奖,前辈菲茨杰拉德对他一见倾心,后辈马尔克斯见到他激动地说不出话来。隔辈的村上春树也要到他去过的咖啡馆坐一坐,沾一沾灵气。
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或许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在婚姻上随性自由,敢爱敢恨吧。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你认为《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辛西娅的原型是谁呢?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张开鹏 ‖ 一场与生命的深度对话——读《相约星期二》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贺文键 ‖ 徐棻:川剧改革的先驱与女性戏剧创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