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长篇小说连载 >
济宁文学

「小说连载」廉成玉 ‖ 村野撒欢(下)

来源:本站    作者:廉成玉    时间:2025-07-22      分享到:


 冬 野

    精典段落:这时的野兔子被吓得全身哆嗦动弹不得。时儿还会出现狗眼和兔眼直视瞪立的静止状态,时儿又会出现狗和兔子嘴里都发出哧呼-哧呼-哧呼的叫声。看着狗和兔子原地对持要相互打斗的神态,让孩子看了很是觉得好玩。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前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乡村的冬天特别冷,真是滴水成冰,村庄内的大街小巷和农家院子里,到处都是冻个大疙瘩。在三九天节气里,是河冻三尺,坑塘冻实,在大湖、大河里拉大车是很平常的事。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锄、镰、板橛子和杈把、扫帚、扬场锨等农具入了库,农田里没了活络,大人们躲在家里来猫冬,或是在家里干些零打碎敲的小闲活。

     这个时节的小闺女们,也是很自然的留在家中帮助家里喂喂猪羊、烧火做饭,或是跟着娘学做点针线活,纳只鞋底、鞋邦,和绣个花什么的,做起了闺阁绣女来。但是,多个小闺女们是干起搓捻稻草绳,帮助家人编织稻草包卖钱花的营生来。

     可天生爱打爱闹和爱折腾的小男孩子们却不甘心闲停下来!

     只要不是刮大风和下雪的天气,村里的小男孩子们个个都是上身穿着耍筒子袄,下身穿着灯笼棉裤,头上戴着娘给缝制的带巴耳的棉帽子,赤脚穿着双破棉鞋,揹着粪箕,扛着笆子操上手,出村下地去拾柴禾。为了抵御寒冷,孩子们到了坡里,看到那里柴草多,放下粪箕子,拉起笆子就忽忽地走,用不了多长时间,浑身上下就自然热乎乎的了,头上冒出了热气,立马孩子们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来了精神,拉起笆子来更使劲。

     在这个当口,有些年龄大点的男孩子丢下笆子,找棵大树,脱掉棉鞋,光着脚丫嗖嗖地爬到树上去掰干棒。有的孩子看到那棵树上有老鸹窝,立马就来了精神,跑过去象猴子似的快速爬到树顶,把老鸹窝给端来来,拾掇拾掇捆扎了一个小捆,高兴得立马就会跳圈子。

     在村南洼大路边有一棵大柳树高八丈,有几搂粗,树头散发开就象一把太阳伞。这年冬天,银更、立东和石龙几个半大孩子拾柴来到大柳树下,抬头向树梢上一看,一棵大柳树上有七、八个老鸹窝,这一下让这些毛头孩子来了精神,高兴的蹦圈子。

     几个小家伙就合计着怎么爬树够老鸹窝。他们搂搂抱抱、抱抱搂搂地来回好几次,都因大柳树的树身子太粗没能成功。

     正当这几个小家犯愁之时,立东抬头仔细一看,大柳树上向东南方向伸展的一根树技子离地面不太高,就提出了打肩梯爬树攀枝端老鸹窝的主意。

     小立东这个小屁孩的主意还真管用。只见他们七、八个小孩子相互蹬着肩梯,一下子攀登到树上去三个小家伙。不多时,树上的八个老鸹窝全部给端下来了。

     看着一大堆战胜品,树上树下的孩子一齐拍着巴掌,喊着、呼着、嚎叫着庆贺起来。

     正当呼叫到顶点时刻,树上的银更一走神,一只脚踩空了树技子,一下子从树上跌落下来,吓坏了众伙伴。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危急关口,只见银更来了鹞子大翻身,动作就象猴子一样敏捷地猛伸手抓住了另一根树枝子。紧接着,树下的几个孩子打好了肩梯,把银更顺利的从树的空中接了下来。银更小屁孩的这一手,让大人们知道了都称奇。说银更的这个小功夫,在孩子们中间称得上是“南阳湖里飘锅拍,给盖湖了!”

     孩童们把拾来的柴禾装满了粪箕子,就要疯,就要撒起欢来了。他们来到大河里,又是玩滑冰比赛,又是把砸碎的冰块拿来打冰仗玩。有些小家伙们还玩起了高山驮大马的游戏来。

     这个游戏分两班,每班五人。每班其中有一人当马头,一人当马身,一人骑在马身上,另两人为护驾。在各自准备好,喊一、二开始后,两班风也似的分别从两个方向跑过来,骑马的两个人就在马身上撕打,护驾的人摇旗呐喊、助阵。

     孩子们在冰面上玩这个游戏,常常是会滑到,整个身子会把冰面砸得乒-哐的山响,在河筒子的上空久久回荡着,引得大伙拍手叫好。玩够玩足了,就一溜躺在冰上排开,喊个“一、二”,在冰面上就又打滚的来。

     滚着滚着,不是他的脚踢了他的头,就是他的头碰了他的脚。有的滚着滚着,还会滚到了一块,身子与身子压了螺。有个叫牛犊子的十二小男孩,他出着洋相,玩着花色在冰凌上正滚动的十分起劲时,一下子让一个叫腊亮的同岁小男孩给踢了一脚,两个小家伙立马就抡起胳膊脚来,打到热闹处,又有几个小孩子掺和了进来,最后是打成了一窝猪,闹得满河筒子里笑声不断。

     最好玩的是等下了雪太阳出来天睛了后,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扛上把大竹扫帚,拿上个米筛子和长长的细麻绳,来到村外的打麦场里。在看好一片场地后,用大竹扫帚把地上的雪扫去后,就用一根一尺长的小木掍把米筛子的一边执掌起来,在米筛子的下面洒上些小麦或高粱米,用绳的一端拴在木棍上,再顺着雪地把绳子捋到麦秸垛旮旯里,人躲在此处,等麻雀飞进米筛子下边来抢食吃时,看准机会,躲在麦秸垛旮旯的人用手将绳子猛一拉,麻雀就被盖在米筛子底下了,成了笼中之鸟,是再蹦再跳,使尽全身的绝技想逃也飞不了。常常是一米筛子能捂住七、八只小麻雀。有的大些的米筛,一次能捂住十几只麻雀儿。

     在雪后捉逮小麻雀,也有些小孩子们图省事,就直接把米筛子给执称到雪地上,然后从打麦场的麦秸垛边弄来些麦秸糠,胡乱地撒在米筛子下面,等弱智饿得很的小麻雀前来上钩。

     孩子们把捉来的麻雀除了养着逗着玩之外,还常常是几个小家伙一搁伙,有的从家里挮溜出来个小耳朵铁锅,有的从家中拿些盐,有的从家中偷瓶油,在村外找个场园屋,弄来几块砖把小锅执起来,把麻雀宰杀后去毛、清五脏、清洗、淹制、再油炸,制作成小烧鸡来食用,以饱口福。

     十二岁的小黑龙,在小伙伴们中是个小头目,他做起啥事来都是显得特别光面有花色,趣浓好玩。小黑龙为了让小伙伴们吃得开心,他学着大人的手法,把捉来的小麻雀让小伙伴们一齐动手鼓捣干净后,由他掌刀把小麻雀都切成若干个匀实的小肉块,拌上面糊,然后用一半肉块放到油锅里炸制,另一半肉块放进开火锅里煮制。美名曰这叫“舒鸡”和“滑鸡”,让小伙们吃得个个得意忘形。

      也有的小孩子们弄不来锅和油盐,就拾些树枝子,在场园屋的屋檐下生火,用铁条挑着去毛、清除五脏的麻雀在火烤着吃来解馋。也有的时候,不讲究的小孩子们把小麻雀直接串上根铁条,带着毛和五脏就放到火上烤着吃。这样,让小孩子们吃得也是满嘴油烘烘的,头上冒着热气,人人笑在脸上,恣在心里。

      雪后,又是逮野兔子的好时机。在这样的天气里,野兔子会出来寻找食吃,村里的半大孩子们就牵着自家的细狗,从村北到村南、从村东到村西,是满洼里寻找着野兔子追。

      细狗的身子和腿都是细长、体重轻,长着一对火眼金睛,臭觉特棒,两只耳朵执耸着,听力敏感度高,行动敏捷,窜沟越壕如箭飞。只要发现了猎物一逮一个准,是专门饲养用来逮野兔子的猎犬。一天下来,一只细狗能捉住十来只野兔子。

      村里有对哥叫蚂蚱、弟叫蚰子的小兄弟俩,饲养着两只大细狗。乡亲们说,甭看他俩还是个毛屌孩子,可玩起细狗来是一顶一的行家里手。

      在每年的雪天后,小哥俩就一人牵着一只到野外去撒欢。只要一发现野兔子的动静,小哥俩立马就把手中牵着的细狗放开,口哨一吹,只见一只细狗直对着野兔子追扑过去,另一只细狗三跳两纵地窜到野兔子前面进行拦截。

      这当儿,野兔子转头就会向另一方向逃窜。待到这个架式时,两只细狗立马相互配合着旋转成一个圈,把野兔子旋在无形的包围圈内,这时的野兔子被吓得全身哆嗦动弹不得。时儿还会出现狗眼和兔眼直视瞪立的静止状态,时儿又会出现狗和兔子嘴里都发出哧呼-哧呼-哧呼的叫声。看着狗和兔子原地对持要相互打斗的神态,让孩子看了很是觉得好玩。

      每当小哥俩牵着猎犬出村时,吸引的孩子们常常是象小马泡似的,跟在身后都是一嘟噜一串的,是人人头上、嘴里冒着热气气喘嘘嘘的颠哈颠哈的跑着,追赶着找乐看热闹。没有细狗的半大孩子们,也不甘心猫在家里享清闲,牵上自家的笨狗也到野外遛达几圈,跟着凑个热闹找点乐。

      在深冬的时节里,也是山狸子和黄鼠狼频繁出来寻找食吃的时候。牠们常常是一到夜间,不是钻阳沟,就是扒墙上碑进院掏鸡窝,扒鸭圈。为了防治牠们对家禽的作害,除大人们在自家夹道阳沟里安装上木猫捉黄鼠狼,在鸡鸭窝和羊栏前放置铁夹子逮山狸子外,村里的一些半大孩子还制作了布口袋、铁丝网和铁笼子等几种扑捉工具,到野外的坟头上、河堤下、树洞,待找准黄鼠狼和山狸子的窝后,便在窝前巧妙布张好口袋、下好网子、放好笼子,采取堵门的办法来捉逮山狸子和黄鼠狼。

      扑捉到好玩处,有不少孩子是穿着大棉袄,披着床破棉被,戴上顶厚厚的棉帽子,再找来条长围脖,除露着两只小眼睛,把头给包裹得严严实实,在野外坟旁、河岸边和大树不远处,一蹲守就是一整夜。

      这些小孩子们把捉来的黄鼠狼和山狸子剥皮吃肉,皮用来换钱花。这样一冬辛辛苦苦的下来,也有不少的进项,让孩子们都乐意吃苦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