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冲 ‖ 从烽烟里走出的钢铁与星光

来源:本站    作者:王冲    时间:2025-09-06      分享到:

八十年前的九月,风是苦的。苦在华北平原上被炮火掀翻的泥土里,苦在南京城断壁残垣间未干的血迹里,苦在无数母亲送别儿子时攥皱的衣角里。那时的中国像一株被狂风弯折的古松,枝桠断裂,却把根须深深扎进岩层——穿草鞋的士兵在雪地里卧成冰雕也不肯后退,教书先生放下粉笔拿起枪,连孩童都懂得把"还我河山"刻在课桌上。那不是抽象的抗争,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用生命把"不屈"二字,一笔一画写在了中华大地上。

只是啊,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战士,那些把最后一口粮留给子弟兵的乡亲,那些在牢狱中宁死不屈的英雄,他们拼尽了所有去守护家国,却没能活着等到硝烟散尽。他们没能看见抗战胜利时街巷里飘扬的国旗,没能看见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的欢呼,更没能看见如今这山河安稳、人民幸福的太平景象——这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期盼,却是他们永远"不能见"的遗憾。

如今的九月三日,长安街的风是沉的。沉在受阅将士肩章上的星光里,沉在重型装备履带碾过地面的震颤里,沉在老兵胸前勋章折射的阳光里。当整齐的方队如移动的长城缓缓走过,当战机编队在长空划出绚丽的航迹,我们看见的不只是国力的强盛,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当年先辈们用血肉守护的"家国",如今正以钢铁的姿态,稳稳接住了这份传承。那正步踏响的,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刻骨铭记;那武器陈列的,是对"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坚定回应。

而今天站在这里的我们,正替先辈们好好看着这一切。我们看见阅兵场上的钢铁洪流,看见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看见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的笑脸,看见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平安无恙——这便是我们替他们"见"到的、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红得和八十年前一样。只是这红色里,早已褪去了血的苦涩,添了阳光的温暖。我们回望烽烟,从不是要把仇恨刻进骨子里,而是要记得:今天每一缕安稳的炊烟,每一张舒展的笑脸,都是当年无数人用"不能见"换来了"我们见"。这阅兵场上的荣光,从来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那些长眠在山河里的英魂看的——告诉他们,当年他们誓死守护的家国,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