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孔伟建 ‖ 耳畔犹闻琵琶声

来源:本站    作者:孔伟建    时间:2025-09-06      分享到:


从小就看老电影《铁道游击队》,里面的很多人物和故事情节至今耳熟能详,那些故事让我着迷,那些英雄让我难忘。经典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常萦绕耳畔,这些年来一直存在我手机里,常听常新。最早知道微山湖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这首歌曲。

后来读刘知侠先生的作品,了解当年创作的点点滴滴,读着那些从战火之中锻造出来的文字,总有一种灼热的向上的力量在心中涌动。他是作家,也是战士,他的作品里有故事,更藏着满腔热血。可以说,小说《铁道游击队》正是刘知侠用血与火绘制的一部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谱,唱响的一曲永不消逝的英雄颂歌。

三十多年前,在曲阜读师范时,同窗之中有几个来自微山的同学。交往之中,从他们口中获知不少关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愈发觉得那是一方神奇的英雄土地,一直都有前去踏访的冲动。无奈总是缘悭一面,几十年来,到访微山湖的次数屈指可数。可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动。

当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遇上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纪念,漫步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目睹纪念馆里那把二弦土琵琶,耳畔再次想起传奇故事和熟悉旋律,我的收获更是触动心灵。

处暑过了,溽热渐消。微山再次用一望无际的大湖、千顷澄碧的荷塘和繁忙的水上运输迎接我。

船行20分钟,到达湖中微山岛。但见水面之上,鸥鸟翩飞,菡萏飘香、莲蓬硕大、芦苇摇曳。几年不见,微山湖景区已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变得更大、更美了。

乘木船在芦苇荡和荷塘之间穿梭,芦苇茂密,河汊纵横,着实体验了一把当年游击队员与敌人周旋于微山湖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环境。抗战时期,当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片土地的荣光。

舍船登岸,到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观瞻。高大的纪念碑呈船帆状,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散发出熠熠光辉,游击队员手持步枪巍然站立,两组人物众多的雕塑分列两旁,当年游击队员扒火车、搞机枪、炸桥梁的情形得以形象再现。

当硝烟散尽、传奇落幕,所有的历史和记忆定格成纪念馆里的一件件文物,微山湖已成为红色资源宝库。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之中。

展柜里,抗日军民用过的枪、大刀、鱼叉、红缨枪,游击队员乘坐的木船,木质纹理仿佛浸染着当年的血汗。文物,沉默不语,却穿透岁月,将抗日烽火中那些超燃瞬间,一幕幕推到眼前。

在这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人物原型都可以一一找到,刘洪、李正、芳林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其实就是当年无数战士、渔民、矿工、农民的结合体,他们手持鸭枪、鱼叉,利用天然地利条件机智勇敢地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书写了无数传奇。

铁道游击队除坚持对敌斗争、屡建奇功之外,微山湖还担负着秘密通道的重要作用,是抗战期间的红色生命线。游击队员利用微山湖湖水深浅不一、敌人汽艇无法进入的自然条件,成功开辟了一条长约15公里水路和70公里陆路的秘密交通线,当年成功护送了刘少奇、陈毅、肖华等1000余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往返于苏北、鲁南、延安等地,还运送了大量重要物资,如黄金、弹药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12月,陈毅元帅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途经微山湖时写下了《过微山湖》的豪迈诗作: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描写了在微山湖上的所见所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展厅里,各种版本的《铁道游击队》及连环画静静陈列。小说中英雄们的音容笑貌,仿佛穿越时光,依然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琳琅满目的文物之间,我盯着墙壁上悬挂的土琵琶出神,讲解员介绍说,这就是游击队员弹过的乐器,就是电影之中的土琵琶。此时,展厅里正播放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经典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动人的旋律,一下子把人拉到那段卓绝的战斗岁月之中,我不由得轻声跟唱起来。

这把土琵琶不仅是一把乐器,更是故乡的象征,是一种精神象征。每当弹起,就仿佛回到了熟悉的土地,回到了火热的战斗生活之中,回到战友之间。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融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为一体,充分表现了游击队员是在艰苦斗争环境中依然对革命胜利充满向往的浪漫主义精神。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作于1956年,迄今已近70年。70年时光流转,旋律不老,弦歌不辍,依然回荡在我们耳畔,已成为民族风格浓郁、时代特点鲜明、富有旺盛生命力的经典歌曲,她像战斗号角一般,依然在鼓舞着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当年,游击队员和无数革命先烈将青春投入革命和抗战洪流之中。今天的我们,正活在他们的事业之中,而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已然过去,记忆却因代代相传而历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与诠释。

行走在微山岛,我深切地感到,古城虽老,但人们的精气神儿却是饱满的、崭新的。有绿水青山、有红色基因,这片曾被战火灼烧的土地,如今在勤劳与和平的滋养下,生机盎然。

这流光溢彩的盛世繁华,不正是《铁道游击队》的最美续章么?不正是革命先辈们最希望看到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