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瑞华 ‖ 难忘那抔姥娘土

来源:本站    作者:李瑞华    时间:2025-04-18      分享到:


小时候,常跟着奶奶去菜园子里玩,看奶奶将那些育好的菜苗移来栽去的。奶奶在移苗的时候,总会用瓜铲在苗儿四周直直切下,切成圆圈,带出老大一个土疙瘩,小心翼翼地取出,再用手把土球握紧,然后才把它植入新的土坑,用新土将土球摁实,才浇水。

小时候不明就里,为何要费尽力气挖这么个土球呢?奶奶边用瓜铲取苗,边告诉我说,这苗儿四周的土就是姥娘土,不带姥娘土,苗儿是移栽不活的。打那,我就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姥娘土。

在我们那地方的农村,孩子们称呼母亲的母亲为姥娘。我们的肉体来自于母亲,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同理,母亲的生命之源就是姥娘了。一粒种子丢进土里,能发芽、生根、出苗,便离不开它周围的土壤。所以,这土壤也就成了苗木的生命之基。

自打认知了姥娘土,从心理上对那些不起眼的土壤平添起几多爱怜和敬畏来。与小伙伴们下地割草捥菜,偶然在地垄间遇到一棵桃树苗或是杏树苗儿,也学奶奶的样子,将四周尽可能地挖大,留够保持营养的姥娘土,将这个大土球,找来苘棵缠上,带回家栽到院子里。在奶奶的指导下,这棵带有姥娘土的苗儿,还真的就长成了一人多高枝繁叶茂的桃树。小伙伴们也有挖来桃树杏树苗移栽的,大多没有成活,想来应是姥娘土带的少了。

想来,我家原是有一株石榴的,靠着西墙跟厕所北面。那棵石榴是母亲从姥娘家的石榴树根部旁生出来的,母树结出的果是甜的,子树将来结出的果也必然是甜的。母亲待见小孩子,继承了姥娘的传统,每年秋天都把收获的石榴放起来,舍不得吃,等她的孙子或是小外孙去时才拿出来招待。

母亲走时正是夏天,石榴还没成熟。望着树上的石榴花,仿佛看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们。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很多年,但树下那抔姥娘土还在,我们总感觉,那抔土在,我们的根就在。它让我们时时想起母亲,想起那些甜蜜幸福的日子,想起母亲的吃苦耐劳,还有对我们的疼爱......姥娘土,承载着对故乡的记忆,承载着亲人的思念,更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