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冲 ‖ 探寻河道总督衙门,领略运河历史风华

来源:本站    作者:王冲    时间:2025-04-14      分享到:

 

在济宁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里,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河道总督衙门遗址,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个周末,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这场探寻之旅。 

一踏入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虽历经翻新重建,却依然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大门庄严肃穆,仿佛能看到当年官员们进进出出的忙碌身影,门口的石狮威风凛凛,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与威严 。走进大门,沿着中轴线前行,仪门、大堂依次呈现,布局严谨对称,彰显着封建社会的礼制制度。

 遗址公园里的展示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踏入展示馆,迎面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有关运河历史渊源的视频,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运河繁荣的时代。馆内共分多个部分,全面展现了元明清三代国家河道管理最高机构的历史。在“运道之中漕渠咽喉”部分,我了解到济宁在运河河道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下方展柜里元朝都水监刘宽的《太白楼赋》石刻拓本和“河道官砖”,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而在“河督驻节运河中枢”区域,详细介绍了元明清三代驻扎济宁的河道管理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展柜里的《九省运河全源水利情形图》、介绍潘季驯的视频以及他亲笔书写的诗,还有明清时期河道总督的官服,都让我对当时的河道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其中,多次担任河道总督的潘季驯,他的治河智慧和鞠躬尽瘁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

 继续参观,在“砥柱中原转漕上国”部分,通过建筑布局图和各类古籍,我明白了济宁的行都水监、河道总督署及河道总督的相应职责 。这里还展示了河道总督署大堂的相关介绍,大堂为康熙朝河道总督靳辅所建,那些匾额和楹联,无不彰显着当年的威严与庄重。

 在“以智治水济运利漕”部分,从引河济运、水柜泄蓄、以闸节运、水工典范和南旺分水五个方面,展现了众位河道总督的治河智慧与担当,让我深深感受到古人在水利治理方面的卓越才能。而“襟带四方因署兴城”部分,则通过沙盘和各类地图,让我看到了驻节河道官员对济宁城市建设、兴教办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感受到了明清时期济宁因署兴城的都市繁华。 

漫步在遗址公园,看着那些模拟展示的总督署大门、仪门、大堂等标识基座,想象着当年这里的热闹与忙碌。10个展台上展示的考古发掘出的部分遗存,仿佛穿越时空,将尘封的历史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次游览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不仅让我对济宁的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敬佩。离开时,我心中满是感慨,期待着下次再来,再次探寻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