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冰 ‖ 读报,奇妙的链接
读报,链接了我数十年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一生充实。
五十多年前,我们必须读报,全民读报、摘抄,写批评性文章、作文。我喜欢去父亲母亲所在的门诊楼,在四楼图书馆浏览。一是等父母下班去食堂吃饭;二是找到合适的报纸杂志,摘抄合适的词语内容当作业。所以,我的语文作业总是被老师欣赏,在班里范读。那时从报纸里已经能隐约比较出什么样的语句是好的。
四十多年前,我必须读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捕捉新闻,了解社会,报纸是喉舌,是风向标,是了解国家方方面面发展的唯一渠道。教学中先进知识的了解从报纸得来,好像我们这一代对国家领导人,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如数家珍,也仰仗报纸。
三十多年前,《齐鲁晚报》风靡山东,大家总是争先竞阅“青未了”版面。排版精致,文章精彩,插图精美,对于渴望文艺滋养的大众,它是春雨甘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读到了李木生老师的文章《冬荷》,对李老师的敬仰一发不可收。继而开始捉笔写作,自己的几篇豆腐块也在《齐鲁晚报》刊出。
关注李木生老师,就关注了李老师主持的《济宁日报》。二十多年前,学校每个办公室都订阅《济宁日报》,一张张版面,一幅幅图画,一篇篇文字,鲜活吸睛。人物是熟悉的身边人,地点是走过无数次的街道,事情是身边街头巷尾发生的烟火气。记者多是知其名未谋其面的熟悉的陌生人,通讯员也多是耳熟能详的单位的员工。亲切是《济宁日报》的招牌。
最近,与《济宁晚报》有了形同血脉的链接。每天清晨,信箱取回报纸,拜读欣赏。以报纸为媒,认识并欣赏文友们的大作,作者多是自己熟识的文友,学习岂不妙哉?以报纸为师,从“新观察”版面收获身边的新闻轶事,获取生活信息,提高岂不轻松?以报纸为友,把自己记录的生活烟火与出行的远方诗意,托付晚报“悦读银龄”获得面世,与众友分享,众乐岂不乐哉?
读报,链接了我的几十年,是时代使然,是年龄使然,是成长的记忆里最清晰、最生动、最难忘的陪伴。这种奇妙的感觉,无不与报刊有关。我希望《济宁日报》《济宁晚报》能够越办越好,链接更多的读者,链接更多的精彩内容,链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董华 ‖ 春之动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代新萍 ‖ 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