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郗村郑氏庄园主人郑毓本的诗/兖州历代诗选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4-30      分享到:


郑毓本(十三首)

郑毓本,字梅茜(?—1859年),滋阳(今兖州)郗村人。幼好学,年十七进学,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中举,咸丰五年(1855 年)大挑以知县用,分发江西,历署鄱阳、万载、铅山三县,皆有惠政。保举为知府,加三品衔,约咸丰九年(1859年)卒于任所。著有《醉月窗未定草》。


读吾师许云峤夫子《六观楼存稿志感》①

(其八)

樗材何幸遇宗工②,五载亲霑化雨中③。

岂止文章推宿学④,惟将忠恕训童蒙⑤。

传薪空羡庭趋鲤⑥,载酒终惭子问雄。

泣念师恩深未报,墓门宿草怅秋风⑦。

【注释】

①许云峤:许鸿磐(约 1795 年前后在世),字渐逵,山东济宁州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进士。官指挥,改安徽同知,擢泗州知州,所至有政声。公务之余以著书为事,著有《六观楼遗文》、《雪帆杂著》、《尚书札记稿》、《六观楼北曲》六种。

②樗材:无用之材,多用谦语。

③霑:同沾,浸湿。

④宿学: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

⑤童蒙:幼稚蒙昧。

⑥传薪:传火于薪,喻师生递相授受。庭趋鲤:指接受父亲的教诲。原注:师无子,嗣子又早卒。
⑦宿草: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于悼亡人之辞。

嵫山果老炕摩崖隶书歌
山之峰名张果炕,上刻隶书云:“佛主僧苌,佛主僧凤,佛主道怀,佛主耿绍宗妻高” ,其余皆被凿残,不可识矣。又刻莲花及鹿。隶法奇古,惜无年月不可考。
混沌初开白蝙蝠①,炼形每在洞中宿。
天生石炕如砥平,饱吸烟霞供偃伏②。
经今岁久莓台生,仙人已去留空名。
遗踪不见骑驴客③,摩崖但书佛主僧。
佛主道怀苌与凤,佛主绍宗耿为姓。
依稀犹有字数行,凿残惟见偏旁剩。
十丈花开石上莲,千年鹿踏崖前径。
隶法苍古不知年,或云似在唐以前。
是谁淋漓洒醉墨,神呵鬼护凌风烟。
翠柏遥接凤凰顶,嗜颐看遍东西岭④。
岩花涧草春复秋,闲抱白云卧不醒。
【注释】
①白蝙蝠:仙鼠,《抱朴子》称:“蝙蝠千岁之后,体白如银。”
②偃伏:躺伏、伏卧。《汉书·杜周传》:“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于秦,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

③骑驴客:指张果老。
④嗜颐:老年有德行者。

嵫山翟鍊师八旬初度①
静摄空山万虑澄②,健于野鹤瘦于僧。
元都春种桃千树③,仙炕宵眠月一棱④。
闲弄棋枰忘甲子⑤,笑将丹诀付孙曾⑥。
石坛广聚黄庭客⑦,八秩筵开紫气蒸⑧。
【注释】
①翟鍊师:即翟巽修,嵫山太玄观道士。
②静摄:静养。
③原注:山上下种桃千余株。
④一棱:一垄、一方。原注:山上有石名果老炕。
⑤棋枰:棋盘、棋局。
⑥丹诀:炼丹的方法。孙曾:孙子和曾孙。原注:道徒甚众。
⑦黄庭客:修仙学道的人。
⑧紫气:紫色云气,详瑞之气。

嵫山玉皇庙道人种桃满山,春日花开甚盛,题绝句二首
(其一)
不是绥山也自豪①,花开红衬岭云高。

游人似入元都观②,道士从来解种桃。


(其二)

晴岚如黛柳新荑③,红雨缤纷入望迷④。

最爱满山还夹岸,春光都在鲁门西。

【注释】

①绥山:传说周成王时,有葛由乘木刻的羊到蜀地,登绥山成仙而去。绥山盛产桃,后用为咏仙境之典。

②元都观:在唐长安崇业坊。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

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③晴岚:晴日雾气。

④新荑:新芽。

⑤红雨:比喻落花。


颜和尚

两峰环抱如有情,其下乃有神仙生①。

神仙在世人不知,经千百年系人思。

我闻仙为复圣裔②,胡为逃儒却归释③ ?

家贫又疑生性痴,那知济颠有颠癖④。

幼年曾向雪中睡,鼾然似覆芦花被⑤。

醒来流汗不知寒,自此人少知灵异。

仙人济世多善医,随手取物如参芝。

欲修梵宇苦无赀⑥,舍药顿有金钱施。

何事嗔心犹未屏,拂袖飘然去乡井。
三官庙居大道旁,颠倒行踪人不省。
坦腹弥勒弄狡狯⑥,手提不用束腰带。
半生游戏贫生涯,一朝解脱浊世界。
故人相遇东海边,戏将双履遥寄还。
僧雏见履涕不止⑦,吾师化去已多年。
我来稽首瞻遗像,笑容袒衣昔时状。
仙灵倘有桑梓情,一为凡人扫魔障⑧。
【注释】
①原注:和尚住嵫山下颜家村人。
②复圣裔:颜回的后裔。
③胡为:何为。
④济颠:济公。
⑤芦花被:用芦花代替棉絮做的被子,喻隐逸之士。
⑥梵宇:佛寺。
⑦狡狯:狡诈奸滑。
⑧僧雏:幼龄的僧人。
⑨魔障:阻碍修行的障碍。原注:三官庙在东平城南,师坐化于此,有遗像。

姚孝子碑
姚孝子,名君路,西冈是其养母处。
孝子年幼失慈亲,继母抚之感恩勤。

母老手足僵不仁①,只身奉养伤家贫。
田半亩,为瓜畦,负母来居瓜棚低。
餔歠淋漓满襟袖②,儿手掇食甘如饴③。
但求母加餐,菽水无异茅容鸡④。
但求母含笑,蓝缕即是老菜衣⑤。
乡里同声称曰孝,恨无轩輶特入告⑥。
君不见石碣高标芳名著,是为孝子养母处。
【注释】
①僵不仁: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②餔歠:同餔啜,即吃喝。
③掇拾:拾取。
④菽水:豆与水,喻粗劣清淡的饮食。茅容鸡:《后汉书·郭太传》:“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同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⑤老莱衣:《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
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⑥轩輶:使臣所乘之车。


岁饥,比户呼庚不能自活,同谷率诸弟屡赈饥贫。兹又奉慈命再济人千口,至麦熟而止,其德溥矣。远近颂声大起,余闻之叹美,不禁形诸吟咏,赋诗五章寄同谷

(其一)

连村几处有炊烟 ? 蒿目哀鸿剧可怜①。

欲使春风嘘白骨,思将厄运挽苍天。

施恩肯望涓埃报②,济众阴操补救权③。

为善由来心最乐,那知遐迩颂声传④。


(其二)

萱帏好善溥慈恩⑤,通德堂前聚弟昆。

升斗连番周族党⑥,釜钟次第及乡村⑦。

回春律已吹寒谷,续命田今属义门⑧。

共祝福星占喜气,棣华放萼竹生孙⑨。


(其三)

麦糜豆屑胜琼瑶⑩,法变周官十二条11。

鲁肃囷徒夸义举12,黔敖粥仅饱终朝13。

授餐各备贫儿甕,计日均沾陋巷瓢。

应候偕来操券取14,如图九九记寒消。


(其四)

频年减运绌天仓15,敢为偏灾请发棠16。

昏暮急如求水火,颠连时不接青黄17。

居奇客逐蝇头利,待毙人搜鼠穴藏。

见义当为须努力,一生曾遇几年荒。


(其五)
善不求名肯浪夸,阿连高义薄云霞。
经言施济尧犹病,露洒菩提佛尚赊。
始信河流沾九里,只从沟壑救千家。
喜看牟麦登场日18,万众铭恩笑语哗。
【注释】
①蒿目:极目远望。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②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③原注:素行不端虽极贫不与。
④遐迩:远近。
⑤萱帏:萱闺,犹萱堂,指母亲。
⑥升斗:古代量粮食的器具,借指少量的粮食。原注:族中贫者分四次领粮。
⑦釜钟:古量器,亦指数量不多的谷物。原注:先给邻里渐及远村。
⑧义门:尚义的门族。
⑨棣华:喻兄弟和睦相亲。原注:弟园中竹最盛。
⑩麦糜:用麦物熬成的粥。豆屑:豆粉。琼瑶:美玉、美石。
11周官十二条:古人制定的十二条救荒措施。
12鲁肃囷:即鲁肃指囷。周瑜欲结交鲁肃,带兵往,称军中乏粮。鲁肃亦欲结交周瑜,指二囷,称每囷三千石,可取一囷,周瑜遂取之。
13黔敖粥:即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杨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4原注:每人先散给粮帖,期五日领一次,帖上预印六圈,填写日期,俟领后即逐次涂消,周一月再换给新帖。

15绌:不足、差。

16发棠:开仓赈济。

17颠连:困顿不堪。

18牟麦:大麦、稞麦。


嵫山前歌(代作赠同谷)

嵫山之阳霞成绮①,嵫山之下径如砥。

其前乃是通德里,胡为来者踵接趾,谓施义粟赡桑梓②。

老翁龙钟携其孙,少妇踉跄负其子③。

趋至门前投一纸,呼而应之应曰唯。

虚而往者实归矣,顷刻皆作大欢喜。

呜呼被苍实降灾,哀鸿遍野呼庚癸④。

斛珠不及一升米,涸鲋难待西江水⑤。

欲学君家绘图献君王,然只托诸空言耳。

羡君难兄与难弟,实心为善世莫比。

视人之饥饥犹己,开仓那计仓已空,解囊拼教囊如洗。

周急仍寓彰痒理,显分良莠培与倾,更酌后先远与迩。

自朝至夕门如市,期至二麦熟而止⑥。

能援老溺沟壑里,能令壮者无流徙⑦。

天心仁爱祸亦悔,迭沛膏霖甘如醴。
郊原禾稼青如荠,大有书年立可俟。
白叟黄童鼓腹相庆,曰死者复生兮僵者起。
似此仁人能有几 !
愿同天上五色云⑧,愿比人间尚书履⑨。
愿献南山之祝而锡以繁祉⑩。
【注释】
①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②义粟:施舍给人的粮米。《后汉书·黄香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粟,助官廪贷。”
③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④庚癸:古代军中隐语,谓告贷粮食。
⑤涸鲋:即涸辙之鲋。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
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⑥二麦:大麦、小麦。
⑦流徙:变迁、流放。
⑧五色云:《新唐书·郑仁表传》:“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郑仁表。”
⑨尚书履:《汉书·郑崇传》:“哀帝 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⑩锡以繁祉:赐以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