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张庆余 ‖ 方言微小说系列(34):老石匠
老石匠一生很勤快,靠着这门手艺,小日子过得挺暄腾【注1】。他为人也很实诚,村里有建新房的人家(那时候建的还是石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老式房屋),想求他给打一副门枕【注2】啦、一对卡框【注3】啦、几个舸楼嘴子【注4】啦等等,他总是及时地帮人家打好。有时候为了不耽误人家的工期,他甚至在夜里悬挂上马灯,在灯光下加班干。当然人家也不白着他【注5】,送给他一些东西当酬谢,他却不好意思地说:“乡里乡亲的,帮这点小忙算啥,把东西拿回去吧。”对方则一本正经地说:“这可不是小忙,你打的物件,安上门框正好,又壳符又牢巴【注6】,省了俺的大功夫了。”他总是“嘻嘻”地笑一下了事,不再说别的。
有这么一阵子,他发现需要兑窑子【注7】的人家比较多,就打算加工一批。这种用品的加工,单靠一个人比较吃力,他就叫儿子一块干。儿子起初不愿意干这笨重的活儿,他连训斥加引导地说:“这比钻山洞开碾盘、开崂石【注8】强多了吧?你光想干轻省活,‘干地里拾鱼’怪好,那种又轻省又赚钱的活,哪里找去?我都不嫌累,这把年纪了还想着法子挣钱,不都为了你好!”儿子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得乖乖地跟着父亲干起来。
父子俩先是从石崖上开采窑坡子【注9】,还得拣没有纹柳【注10】的留用,以免加工好的兑窑子在使用时禁不住兑头【注11】的撞击而破裂,影响自己的声誉。他们连干了半个月,开采出六七十块窑坡子,并且在石塘里粗落地加工成雏形,最后用地排车拉下山来,放到屋后的树荫下,再进行细加工。当加工好十几个产品后,就让人帮着写了几张广告,贴到集头上。第二天,附近村里就来了五六个买兑窑子的。再后来,用不着贴广告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自动问上门来,老石匠的兑窑子成了供不应求。村里人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注释:
1、过得挺暄腾——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宽裕。
2、门枕——安放木门的石制底座。
3、卡框——卡住门框中部的专用石块
4、舸楼嘴子——伸出房沿让平顶房上的雨水流泄的沟状石制物。
5、不白着——不让白出力。
6、又壳符又牢巴——既吻合又牢固。
7、兑窑子——学名捣臼,用来捣米、细碎地瓜干等的石制物。
8、崂石——在轧场的碌碡后边加挂的三角形石片,辅助脱粒。
9、窑坡子——兑窑子没加工前的“毛坯子”。
10、纹柳——个别石块间的一种“白筋”(细微膈膜类)。
11、兑头——与兑窑子配合使用的捣具,下圆上平,安有木把。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村姑 ‖ 乡村趣事4熊寡妇骂街
- 下一篇:下一篇:「小说」罗艳 ‖ 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