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允允 ‖ 在文字的峰峦中跋涉:一场关于真诚与冲突的文学修行
承蒙张建鲁主席厚爱,有幸作为市作协代表参加"名刊名家进名城”系列活动第14期暨“全民阅读˙时代答卷”山东省文学期刊社《时代文学》编辑部走进祥通专题讲座活动。在这片充满文学气息的会场里,有幸聆听了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翟文铖,《散文海外版》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王燕两位嘉宾的授课。
此时的我,恰好正为如何写好散文而苦恼,两位文学巨匠的授课,仿佛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让十一月的风裹挟着思想的清芬,吹散了沉积我内心深处许久的雾霾。
翟文铖教授关于“冲突”的讲解,破除了我的一个困惑。我曾以为冲突就是情节的曲折,但他指出,真正的冲突源于人物内心“压倒一切的戏剧性渴望”与强大外部障碍的碰撞。写作必须狠心,要将人物推至极限,在“求生”与“毁灭”的缝隙中,人性的真相才会迸发。当笔下的灵魂被赋予不熄的渴望,面对足以摧毁平庸的强大障碍,他们或进攻或防御的行动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讲授的话语不仅是简单的写作技巧,更是一种深刻的创作哲学。
而王燕主编的分享,恰如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写作中易滋长的虚浮。她强调朴素文字的力量,以及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凡的洞察力。这提醒我,写作的根基永远深扎于生活的沃土。要走出书斋,打破“小我”的围城,让双脚沾满泥土,笔下才有真实的温度。
这份感悟,在与张建鲁主席交流时得到了温暖的印证。“要怀揣真诚的心去写作”,这是我拜访张主席时,他对我讲的文学创作中最深刻的感悟。这看似朴素的教诲,恰是文学创作的根脉,因为当所有的技巧如潮水般退去,留在沙滩上的,永远是那份对世界、对读者的赤诚。
漫步在祥通园区时,一幅"人走祥通茶不凉,客来我家清尤香"的楹联悄然映入眼帘。我不由得深深触动:这句话展现的不正是写作者应有的姿态吗?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对文学的热忱永不冷却;无论迎来怎样的读者,都以清茗般的真诚相待。
步出会场,心中澄明。翟教授让我明白了如何构建戏剧性张力的骨骼,王主编教会我用朴素而独特的细节展现文学血肉,而张主席的箴言与那副楹联的意境,则共同铸就了那颗名为“真诚”的文学灵魂。细细想来,笔下的文学世界也应如此——既有冲突的峰峦,亦有生活的沃野,更应有一盏为读者长明的、清暖的茶香。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绪庭 ‖ 孔子去鲁
- 下一篇:下一篇: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