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曹德全 ‖ 重温抗战精神,砥砺复兴征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回首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岁月,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一位位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无不闪耀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光芒。在新时代,重温抗战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激励着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儿女不顾个人安危,纷纷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无论是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是敌后战场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无论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还是白发苍苍的爱国老人,他们都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口号正是当时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这种爱国情怀,超越了地域、阶层和党派的界限,将全体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
抗战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无数中华儿女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宁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直至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竟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赵一曼遭受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钢铁意志。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敌人为之胆寒,让世界为之惊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尊严。
抗战精神,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日本侵略者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妄图迅速征服中国。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以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飞机大炮,坚守阵地数月之久;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愈战愈勇,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抗战精神,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中华儿女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驱散黑暗。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同时,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文化抗战中,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让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崛起,在挫折中前行,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重温抗战精神,就是要让我们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情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信念,去迎接各种风险和考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秉持爱国之心,践行报国之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诠释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这激昂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身影。让我们重温抗战精神,将其融入血脉,化为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恋红尘 ‖ 门卫孟师傅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井明新 ‖ 穿越戈壁踏进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