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耿清瑞 ‖ 夏夜,卷起一领席子扛在肩上

来源:本站    作者:耿清瑞    时间:2025-07-08      分享到:


我对小时候夏天夜晚最深的印象,就是吃完晚饭自己卷起一领席子扛在肩上,去找个凉快的地方睡觉。

小时候没有电风扇,空调更是闻所未闻,纳凉的工具主要有蒲扇或芭蕉扇,纸扇是阔人的道具,其实也扇不了多少凉风。要想睡个畅快的好觉,需要找个通风凉快的地方。

夏天的风大多都很低调,你不去找它它不会主动找你,等你汗流浃背找它的时候他还常常不理会你,或许它知道自己的微弱,带不来多少凉意。当然唯有暴风雨的天气里,它可以趾高气扬地任意发疯,很嚣张亦很霸道,甚至刮倒树木刮毁房屋,让人避之不及。平常的夏夜,风儿都像个害羞的弱女子,本就微弱却又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很难给点凉意,所以睡觉需要选择地方。不用说,屋里是待不住的。老式的窗棂,稠密地仅能塞进手指,微风直转圈子,却难以光顾室内。只有看看哪里宽敞干净通风,就在哪里铺上席子睡觉。那时乡村的孩子也没能些讲究,更不娇贵,特别是男孩子,在外面疯惯了野惯了,只要丢不了就行,没有谁家大人去操心孩子怎么睡觉。

初夏时节,天气不算太热,在院子里露宿就很享受,熏风解愠,顺纳新凉,消夏缱绻,别有一番凉爽和酣畅。过了麦收,天气持续高温,干热难耐,只得将柴门轻掩,在大门口铺上席子,胡同的风很溜很凉,风儿经过篱笆的过滤,又轻又柔,像慈祥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你、哄逗着你,让你很快进入梦乡。也有时在老厨房门口铺上席子,一天三顿的烟火早就熏跑了蚊子,大水缸盛满了清凉的水,阴湿了大片的地面,做饭时水舀子不小心抛洒的水滴,浸下水印湿痕的地图,阴凉悄悄透过秫秸篾子编织的席子缝隙,从底面传递到席子上面,凉爽了席子,也凉爽了席上睡觉的少年。好一个舒适的安稳觉啊!

再到盛夏,若入了伏,暑气加重,“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院子里闷热难耐,需要找个更为开阔和通风的地方。家里有平顶屋的就跑到房顶铺张席子,倒头便睡。房顶有风,绝无蚊蝇。老槐树的枝丫捱着屋檐,风吹树梢,枝叶摇动,如同万千把鹅毛扇。偶有蝉鸣,缠绵婉转,仿佛如歌的行板,眯着眼稍听一会就入了梦境。只是太阳照了一整天,房顶已被晒足晒够,上面虽有凉风,但席子下面却如热炕,如有阴湿腰痛,便不治而愈。房顶的余热要等到夜深才慢慢散去,此时风带凉意,轻步蹒跚,让你好梦沉香、浅笑安然。

若想找个无遮无拦的宽敞地儿睡觉,最好还是到村头打麦场或村旁坑塘边,若有棵大树更好,树下可挡露水。也不用担心没有作伴的,好多男孩子都会很默契地扛个席筒过来,好像约好了似的,相互挨着铺上光光的席子,没有铺盖也没有枕头,更没有蚊帐,将自己的一双布鞋合在一起,垫在席头下面,自然就成了枕头。当然,躺那里也不会安分,还争相说着俏皮话和稀奇的传闻。说中午几个孩子打赌,结果小胖输了,输了甘愿受罚,被绑了“头顶裤”。“头顶裤”就是把裤头脱下来戴在头顶,蹲在空地上晒太阳,以示惩罚。老天爷,这么热的天,晒不死才怪。还有人要讲鬼故事,说有人夜里路过村南的林地,遇到了“千年黑万年白”……

话刚出口,就遭到大多数孩子的反对,说不要再讲了,再讲就不敢在这里睡了。那说些什么呢?有的提议:说说咱看过的电影吧。对,就说电影。前天晚上在集上看电影,开始“坏的”把“好的”抓住关进了监狱,后来“好的”把那个“好的”又救出来了……当时的孩子看电影把正面人物统称“好的”,把反面人物统称“坏的”,而那时的电影大多脸谱化,看人脸就能分辨出“好和坏”。大家吱吱喳喳,像一群争鸣的小鸟。当牛郎织女星越过头顶偏向西方,大家都累了困了,不再言语,打鼾声也开始此起彼伏。这时,微风徐徐吹来,凉爽备至,令人心旷神怡。一夜无话甚至一夜无梦,等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杈浓密的枝叶,从细小的缝隙里透射到孩子们天真的脸上,大家揉揉眼睛,纷纷坐起身来,活泼好动的激情在他们身上重又再现,赶紧卷起席子扛在肩上各自回家。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风霜藏进了皱纹,沧桑掩进了白发,儿时乡间夏夜的那领秫秸篾子编织的席子却悠长了岁月,承载了一代人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