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阿芳 ‖ 赖雅——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

来源:本站    作者:张阿芳    时间:2025-06-27      分享到:


 “一朵漂洋过海的鲜花,插在了又干又臭的牛粪上。”有人这样形容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既尖刻又不符合事实。
    我认为,张爱玲是爱赖雅的,赖雅给了她浪漫,温暖和家的感觉。
    赖雅出生于1891年,比张爱玲大了足足29岁。赖雅毕业于宾州大学,又在哈佛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后来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赖雅有过辉煌的经历,曾在好莱坞做编剧,一周有五百美元的高薪。但有钱就花,始终没有什么积蓄。
    他的好友包括诗人布莱希特,就是那个写出“先要吃饱,再讲道德。”的大戏剧家。
    和张爱玲相遇时,赖雅已经走了下坡路,经济拮据,还有过一次轻微中风。那些很轻易赚来的钱,也在牌桌上更容易地失去了。
    但张爱玲是清醒的,也不遗憾没有早认识赖雅,她说,那时的赖雅,也看不上自己。
    1956年3月13日,两人相识与麦克道尔文艺营,这是为贫困艺术家提供短期生活创作的营地。后来,赖雅告别此处去了别的文艺营,张爱玲坚持送赖雅到车站,尽管此时张爱玲经济也很拮据,但还是给了赖雅一些现金作为送别礼。
    7月5日,张爱玲写信告诉赖雅,她怀了他的孩子。
    赖雅说:“我们结婚吧,不要孩子。”
    其实是基于现实的考虑,两人此时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现在有流行的一句话,被安在了张爱玲头上: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张爱玲后来也说“我不要孩子,即使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要。”
    可以看出张爱玲是没有打算要孩子的。
    堕胎的情景在《小团圆》中是这样写的:九莉(张爱玲)在看到抽水马桶中的男胎时,感到极度恐惧,并按下了马桶的冲水按钮,导致胎儿在波涛汹涌中消失。
    赖雅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内心又充满了柔情,她饿了,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她累了,他陪着散步,她无聊了,他陪着去看她最爱的电影,有时还带着张爱玲去旅行。
    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在胡兰成那里没有得到,在赖雅这里,也没有得到,赖雅又一次中风了。
    1961年,生活窘迫的张爱玲为了写张学良,去了台湾,在台北创作剧本期间,赖雅不幸又一次中风,张爱玲急得想回去照顾,可她连机票钱都没有。赖雅又不断催促她回去,无奈之下,张爱玲只好不停写信,一共写了六封信。
    他们相伴了11年,张爱玲始终陪伴照顾赖雅。赖雅生命的最后两年,基本上是在轮椅和病床上度过的,那段时光,即使有朋友去

看他,他也扭过脸面对墙壁,维持自己的尊严。
    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享年76岁。
    张爱玲和赖雅,既有灵魂的契合,也有世俗夫妻的艰难。
    很幸运的是,从这时开始,张爱玲的作品在台湾,香港等地流行开来,风靡一时,她的经济状况也好转起来。但她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起相伴相守的人了。哪怕是这个人给她带来了很多的负累。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改名为爱玲.赖雅。直到生命最后,她都是以赖雅太太自居。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