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柳 艾 ‖ 又到苇粽飘香时

来源:本站    作者:柳 艾    时间:2025-06-17      分享到:


过端午节,小时候就知道,要在太阳出来前在门的两边插野艾、家艾能避五毒。每年过端午节,天明太阳不出就用艾草煮鸡蛋、喝艾草水。

我刚记事过端午节,还没有上小学,父亲就带着自家资产成了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吃国库粮。父亲从粮库买来大米,在西河沿采来新鲜的苇叶包棕子,他不叫我们姐妹俩弄,给了我和妹妹两根葱叶学包葱叶卷三角棕子玩,连大米红枣都不叫我们碰。父亲自己一下午就包了一盆绿色的三角大棕子,用母亲搓好的麻线一只只紧紧的捆住,放在凉水里泡,等到天黑了,母亲赶我们去睡觉。不到三十岁的母亲,把弟弟哄睡,才在外间先把棕子放到锅里,添了半小桶水没过粽子,在粽上边放了一个溜煎饼的篦子,上面又把洗干净的石头压在箟子上面。我看不懂问母亲:“娘,你为什么用石头压粽子?是怕粽子跑出来吗?”母亲说:上面压块石头,是怕大米熟了挣开绳子。你和妹妹快去睡觉!明天早上,我用艾草煮鸡蛋先给你俩一块吃。”还有鸡蛋?我高兴了,躺到床上,在高粱杆薄帐缝里,偷偷看着母亲点火加炭,拉着风箱咣咣啷啷的响。一会炭火映红母亲快三十岁年轻的脸庞。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因为我不记得以前吃粽子是什么味道?时间不长,大锅里咕嘟咕嘟冒起了热气泡,水蒸汽迷漫的满屋都是,我看不清了外间母亲拉风箱的身影了,只好闭上了眼睛。只听到母亲来来回回拉风箱的咣咣声。不大功夫,大锅里的水咕嘟声越来越响,水蒸气越来越浓,母亲打开了后门流放热气,又拉了一会风箱,锅底下一直是大火燃烧。我透过薄帐缝,看见母亲在院子里拿来一个树根塞在锅底下,压上炭火不拉风箱了。隔着薄帐子,我闻到锅里喷出香甜的大米红枣的香味;苇叶的清香,我的口水一下子都流出来了!我小声问母亲:“娘,能吃了吗,大米真香!红枣有甜味了呢?”母亲小心地来到我的床前,拍了我两巴掌!“不能吃!”她马上吹灭了油灯,躺到了我对面床上,搂着熟睡的小弟弟说:“快睡觉吧,这粽子要在锅里焖一夜才熟透呢,等天明你爷(父亲)从供销社回来才能吃呢。”大铁锅里还在咕嘟咕嘟嘟的往外喷着越来越浓的香气,我也咽着一口一口的口水,馋的我盼望赶快天明!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才睡着呢。

端午节,父亲天亮回家,捞出粽子放在碗篦子里控水,母亲喊我们赶快起床吃棕子,我揉着眼睛赶紧爬起来,抬头看看东边,太阳还没出来,洗完手就去抓粽子,母亲急忙递给我两枝长长的艾草,叫我插到后门两边,她拿两株高高长长大艾草插到前边大门框两边,妹妹已经抓起鸡蛋,不会剥皮正着急呢。父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小茶碗煮鸡蛋的艾草水叫我们喝,他说喝了不害病。我俩喝了一小口都吐出来了,苦!苦!嫌苦,我们死活都不喝,父亲只好在窗台上拿来一只盛红糖的瓶子,每人给我们加了一小勺红糖,搅拌后我们尝了不苦,才喝下了艾草水,又去抢吃粽子,鲜绿色的芦苇叶子已经变暗,也不汤手,父亲教我拽开捆粽子麻线绳自己剥开粽子吃,又用小茶碗给我们盛半碗煮粽叶子水就着喝,怕我们吃鸡蛋噎着,二个鸡蛋三个大苇叶粽子成了早饭!这是我生下来苐一次吃自己家端午节包的棕子!

自从那一年过端午节,我们自家包粽子吃,(父亲在济南荣疗养院端午节帮厨学的)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的小弟弟妹妹只吃母亲用艾草煮的鸡蛋和鸭蛋,我们家再也没有包过粽子吃!父亲从供销社病退后,我们生产队在大堰下边湿洼地种上水稻,每年中秋节和大年三十早上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过端午节,家家早已没有大米.更没有钱买红枣包粽子吃。

苐二次吃棕子是一九七零年端午节。我和丈夫刚结婚,正在收割麦子,婆婆问我会包棕子吗?我说小时候吃过,只会用葱叶,玉米叶、高粱叶包着玩过…被婆婆嘲笑。晚上我告诉丈夫:我真不会包粽子!”丈夫说:“没事,能学,明天我给你个惊喜!”我以为他会包棕子呢!

五月初四吃中午饭,丈夫戴着遮阳的席帽子,一只手里拿着割麦子的鎌刀,另一只手提了一捆刚采回新鲜带着露水的苇叶,(朋友送给他的。)放到桌子上说:“这回你能学习包粽子了。”正说着,婆婆从辛召街上缝纫店回家,安排莲妹去粮所水井去挑水,让我把苇叶放到大盆里,用刷子一片叶子一片叶子两面清洗后,再漂洗干净,然后叫我把苇叶捋齐折好,再用线绳捆住,放到大铁锅里用水先煮熟苇叶待用。婆婆说,如果不上锅煮或着蒸,用生苇叶包的粽子,大米在里边一涨,大米不熟就会把苇叶挣烂,大米涨出来,粽子进水就不好吃了!

婆婆下午下班回家,看到我煮好的一小捆一小捆苇叶整齐的放在水盆里泡着很高兴!她把从粮站买来专门供应包棕子的江米淘好,把红枣洗净和苇叶一起放在盆里泡了一会,才教我和莲妹学习包粽子,只见她嘴上咬着粗实的线,双手拿过三张苇叶错展开,先折成三角,用左手捏住苇叶,用右手三个指头先捏一撮江米,放到苇叶三角下,用手指带水把江米冲进下角,接着竖着放进一颗红枣,又用右手再连续带水捏江米放到中间,接着在上边左右两个平角上,各放上两颗红枣,再在上边再捏上水和江米盖上红枣,最后把上边的长长苇叶折下来盖住红枣大米,连续转角,苇叶最后被用粗的线绳绕上几圈缠紧、,把线绳从嘴上咬的线打个活结,一个大苇叶粽子就包好了,只见她先剪断麻绳,再剪掉剩余下的细苇叶尖,一颗苇粽就包好放到大水盆里。婆婆说吃粽子时,一拽活线头,就能把捆的紧紧的粽子绳拽开了。婆婆手快,我和莲妹怎么也折不到位,包不成婆婆包的粽子样子,她只好再慢慢做示范给我们看,我们二人折出来的苇叶粽子出奇的瘪小,沒有最大限度地展开苇叶,同样涨苇叶三颗红枣,怎么捏粽子怎么空!看看我俩这么眼卓手不巧,几个干瘪的粽子躺在盆里大煞风景,我们二人才包几个粽子,脸上紧张羞的流下了汗珠。婆婆眼不看我俩,只看我们包的粽子就生气地说:“你俩包的干瘪粽子,留给你们自己吃。”她只顾自己包粽子,我们只好再观察她双手怎么快速包粽子、缠粽绳子。慢慢地我和莲妹也包的象模象样了,婆婆还表演包紧实的四角粽子,没等我俩学会,一大盆粽子就包完了。

西山太高,挡住了西边的晚阳,太阳的余晖,金光照耀着东边半个天空,院子里红光一片。婆婆从缝衣店回来,马上把包好粽子放到院子里大铁锅里加上水,水没过了粽子上边,然后她用洗净竹篦子压在粽子上面,放上一块早已洗干净的青石板压住竹篦子,盖锅盖,就安排我开始生炭火煮粽子,我咣咣啷啷一伸一拉,拉着用鸡毛挤成内胆的风箱烧煤炭,想起了小时候我从薄帐子缝里,偷看我母亲在外间屋里,拉着风箱烧大锅煮粽子的身影。如今我结婚了,今天我在公社政府家属院子里,坐着低矮的小板凳拉着风箱,也用大铁锅煮粽子。大铁锅底下,炭火正旺,烤的我脸上火辣辣的疼。心里没有了小时候等母亲煮粽子的好奇,只盼着水赶快烧开转小火,就不在受烟熏火燎了。

大火十几分钟后,煮粽子的大锅滕起白色的水蒸汽,从铁锅四周往天空升腾,把锅边的杨槐树叶冲的摇曳不止,往下落水,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热汽的力量象刮风一样,向上顶着这棵靠近锅台杨槐树叶向上冲。不知不觉锅中散发出了苇叶清香,江米和红枣的香气弥漫整个院子。北边男主人高峰人高马大没有工作,在家照看孩子,妻子是农林技术员。国家干部。高峰走出来,看到我戴着席帽子拉风箱取笑我:“新媳妇会拉大风箱,还会烧大锅?你不是当老师的吗?”我赶紧低下头,生怕脸上有灰尘再被他取笑。南屋里住的公社干部,老家莒县的妇女,手里领着个小女孩,挺着怀孕的大肚循香出来,直喊;“好香哟!粽子的香味!明天又能吃大粽子了。”女孩好奇的围在大锅旁边问妈妈怎么吃粽子。我低下头,看见她挺着已经笨重大肚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昨天丈夫还说不敢看她!肚子象个老母猪呢!婆婆出来解围了,三十六岁的婆婆看我烧锅还在行,脸上苐一次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告诉院里的小孩子们:“你们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吃呢,别叫火星碰着你们,快回屋里去等,明天早上给你们送去。”高峰看着婆婆护着我,也不好意思再取笑我向大街走去。婆婆马上安排我说:“粽子有香味了,压上炭火放小火,你不用拉风箱烧大火了。”说着她从东边的厨棚里,拿出两截木头放到锅底下,让木头自燃自灭。我趁机到屋里洗了一把脸,对着镜子一看,十八岁新媳妇的脸上,象涂了胭脂一样,绯红绯红的还在往外冒汗珠,苇叶江米的香气:红枣的甜味也随着我开门,飘进了我们的婚房。

端午节早上,太阳还没爬上高高的东山,阳光早巳洒满天空,刚起床,婆婆早已在堂屋门框上、窗户上都插上长长的带着青白绒毛的艾草,用艾草煮好了鸡蛋!德华、德亭正在吃着粽子鸡蛋准备去上学去呢。婆婆把一盘一盘鸡蛋粽子叫小莲妹妹送给邻家政府官员,把一盘递到我的手中,去送到大街上她缝纫组的李师父:我干叔父女和她的未婚女朋友品尝,原来每年的端午节,婆婆都是用她的巧手包粽子,让邻居和朋友们都能吃到她亲手包的粽子过端午节!

如今时代,家家都能在超市、在大街上,买到各种风味的粽子过节,在超市里买到南方的粽叶,在大街上买到新鲜的苇叶,回家自已包粽子吃。还没有等到端午节,超市里,大街上早已做起卖粽子的生意,自己吃的,送礼的生、鲜粽子到处都成了时令美食。

当年教会我包粽子的婆婆早已仙逝!又到苇粽飘香时!端午节我一早起床,买来特色粽子:有火腿肉粽、鲜玉米粒、粟子、蜜枣、红枣、蛋黄等粽子品尝。怎么吃都没有那一年苇粽飘香的喜悦!和丈夫一家人在一起过的那一个端午节!至今难忘!

又到苇粽飘香时,不知道婆婆她的儿孙们,是否还记得奶奶包的粽子的味道?四个儿女们还记得五十五年前的端午节,在滕州辛召家属院自家包的苇粽飘香的味道?苇粽飘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