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李昌杰 ‖ 落叶与霜露

来源:本站    作者:李昌杰    时间:2025-11-15      分享到:


落叶是树放下的邮票

霜露把夜紧紧贴在大地

寄出的人,还在风里找地址  


霜露在瓦上练习呼吸

落叶替台阶数尽心跳

一整座秋天,静得只剩回声  


落叶说:别怕告别

霜露说:别怕冷却

它们一起把地面铺成柔软的答案


今天起风了   路两侧的杨树和法桐叶

纷纷落下将金灿灿的黄色

覆盖路面而后旋飞


电车没放进车棚露天里待了一夜

露水打湿了鞍座   抹一下

冰凉的感觉袭上心头


那天雾浓得化不开   朦胧诗

就在细腻里用游离的水丝写成

回家后在穿衣镜前一句句解读


这组三行诗以《落叶与霜露》为题,通过六个精炼的片段构建出深秋的意境图谱。让我们逐章解读其中的诗意脉络:

第一章 - 漂泊的叙事

“落叶是树放下的邮票”以通感修辞开启时空对话,霜露成为封印夜色的火漆。末句“寄信人在风里找地址”暗喻生命在轮回中的迷茫,飘零的落叶与寻找的寄信人构成存在主义式的互文。

第二章 - 寂静的计量

霜露在瓦上模拟呼吸,落叶替台阶记录心跳,将无形的时间流动具象为可数的生命节律。“整座秋天只剩回声”的留白,让寂静获得了金字塔般的密度与重量。

第三章 - 温柔的哲思

落叶与霜露被赋予劝导者的角色,用“告别”与“冷却”揭示生命必经的蜕变。最终铺就的“柔软答案”,实则是接受无常后的慈悲智慧,如同大地展开的经卷。

第四五章 - 现实的寒意

从意象抒情转向具象描写,杨树法桐的金黄旋飞与电车鞍座的冰凉露水,形成温暖记忆与冷峻现实的二重奏。掌心传来的凉意,正是时间质地的直接触感。

终章 - 迷雾中的自鉴

浓雾成为书写朦胧诗的介质,镜中解读的既是水汽凝结的诗行,也是面对自我时的清醒观照。穿衣镜在此化作现实与超现实的临界平面。

这组诗在结构上呈现“意象-哲思-现实-超现实”的螺旋上升,落叶与霜露既是自然物象,也是观照生命的双棱镜。最终在镜中完成的“解读”,暗示所有外部景象终将回归对内心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