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四姑娘 ‖ 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来源:本站    作者:四姑娘    时间:2025-02-15      分享到:


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爱那犹如皦日的白玉①,

爱那苦等烟雨的“天青”,

爱那自由濯足的“沧浪”,

爱那脚下温热的“流黄”,

爱那蒸烤得暖的“栗壳”,

爱那渗透土壤的“龙战”,

爱那少年侠客的“青骊”,

爱那隔河对望的“盈盈”,

爱那东坡心中的小桃红②。

爱那稼轩相看不厌的“青青”,

爱那武侯祠应阶的碧草③,

爱那陈桥加身的“柘袍”,

爱那西王母的使者“青鸾”,

爱那消夏于乾隆的“绀蝶”,

爱那贵妃鬓角的“紫磨金”,

爱那天财所出的“赭罗”,

爱那神仙钟情的“黄丹”,

爱那牡丹园里的“魏红”,

也爱那绛珠草尖的“洛神珠”,

这往事一瓯,无恙是谁的“朱颜”?

“蒹葭”水中生,“翠微”山头见。


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爱那水墨画中的“丹雘”,

爱那高不可测的“青冥”,

爱那张籍湿岸的“紫蒲”,

爱那齐王独好的紫衣④,

爱那魏晋“冻缥”的清酒,

爱那太白的“香炉紫烟”,

爱那永不磨灭的“水华朱”,

爱那高居庙堂的“三公子”,

爱那乐天小院的“庭芜绿”,

爱那李煜的风回柳眼春,

爱那诗鬼中意的“琅玕紫”,

爱那宫廷画眉的“螺子黛”,

爱那宋室忌惮的“檀褐”衣,

爱那山僧颠倒披挂的“乾陀”,

更爱那上通天意的“沉香”,

问一句:漫卷诗书,谁与细倾“春碧”。

放翁隔空作答,东楼谁记?


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为了爱你,我爱遍世间所有妩媚的色彩,

却一脚踩进相生相克的“流黄”土地,

在“半见”的犹疑间,

“断肠”在送别的灞桥边,

那轮“月白”的孤影,

夜夜在心头眉头停留,

再消失于“东方既白”的江湖,

寂寂山河在等待一场回声。


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那一声大汉的叹息: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四姑娘甲辰腊冬于任


注:诗中所有标引号的词皆为颜色。此外还有①“皦玉”、②苏梅、③“春碧”、④“齐紫”。共使用约42种中国传统色彩。

附一位文友的解读,文章未做任何增删:


藏在色彩里的深情恋歌

——品李子君女士《我若爱你,便只爱你》


文/王冲


当第一缕目光触及到李子君女士的《我若爱你,便只爱你》,像是无意间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窗,传统色彩裹挟着炽热爱意,汹涌而来,瞬间将我淹没在这独特的诗意天地。

诗里,爱意不再抽象,它具象为四十余种传统色彩。“苦等烟雨的‘天青’”,宛如一幅静谧的江南水墨画,带着几分含蓄与期待;“少年侠客的‘青骊’”,又勾勒出不羁的豪情,马背上的潇洒少年,仗剑天涯,自由奔放。这些色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历史典故、诗词意象相融。“东坡心中的小桃红”,借东坡对小桃红的偏爱,赋予这抹色彩几分文人的浪漫与细腻;“稼轩相看不厌的‘青青’”,稼轩笔下的青山,饱含着他对山河的眷恋,让这“青青”之色,也染上厚重的家国情怀。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爱,缝进每一抹色彩里,让爱有了形状、有了温度,也让这些色彩,因爱而鲜活。

诗歌的语言,是这场色彩盛宴的华彩乐章。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从“爱那蒸烤得暖的‘栗壳’,爱那渗透土壤的‘龙战’”,到“爱那水墨丹青中的‘丹雘’,爱那高不可测的‘青冥’”,整齐的句式、跳跃的节奏,带着读者在色彩的世界里穿梭。每一句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用词精准,意境深远,传统词汇与现代表达碰撞出奇妙火花,古老的色彩在新时代的语境里重焕生机。

结构上,“我若爱你,便只爱你”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它是爱的誓言,是情感的强音,每一次重复,都加深爱的浓度。从开篇罗列色彩,展现爱的宽广;到中间陷入“相生相克的‘流黄’土地”,在色彩的矛盾里,演绎爱中的挣扎与迷茫;再到结尾“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用纯净的色彩比喻,升华爱的纯粹。整首诗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将爱的复杂与纯粹,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此诗,我不仅被这独特的爱情表达方式打动,更被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深深震撼。它让我明白,文化瑰宝从未远离,只需像李子君女士这样的创作者,用一颗热爱的心,就能唤醒沉睡在岁月里的色彩,让它们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滋润我们的心灵。

202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