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商海蠡测 ‖ 一座嘉祥的山--王庆新先生印象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5-07-25      分享到:


嘉祥多山、多水、多才俊、多狠人、多忍者。

2500年前的先贤曾参是一座拔地而起开创文化的高山。当时老师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参也鲁。”鲁笨至今是鲁西南一带对老实人的称谓。与潇洒聪明的父亲曾点不同,这个看起来笨笨的曾参不仅传承了孔子的忠恕之道,而且还成为了孔子的唯一托孤之人,成就了孔子之孙子思接续了孟子,从而开启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孔孟之道。儒家经典《四书》有三本和曾子相关。年轻的曾子不避父亲的棍棒之教,席不正绝不咽下最后一口气。曾子用一生的言行书写成的《孝经》,灌溉中国人的灵魂两千年,晕染同化了一代代的化外文明,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正教化的力量。

1800年前的儒士武梁是一座保守文化血脉的高山。他倾尽一生心力,用一笔一画,一刀一斧,劈山凿石,精雕细刻,把曾子的孝道、中华文明的薪火从三皇五帝到孔孟颜曾、孝道故事,镌刻在一块块方正厚重、万古不灭的青石上,奉献在子孙后代祭祀的烟火里,散布在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成为当世仅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物源头,成为全人类趋之若鹜的精神圣地。

2025年7月23日,王庆新这位78岁坐着轮椅走来的老人,这位从嘉祥走出去30多年的京华游子,在济宁市读书协会周三晚全民阅读公益课堂上,举办他的新书--《四海联匾留痕-王庆新题写国内外联匾精品集锦》发布会,在济宁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通过与会嘉宾和王庆新本人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中国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王庆新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三个方面的优异特质。

一、有才。

王庆新1948年生于嘉祥农村,彼时的农村虽然残破,但传统文化还在,特别是来自父辈的书法楹联文化的熏陶,让书法和楹联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种子在年幼的王庆新的心田扎下了根,成为他一生的爱好和追求,成为他张扬自身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能从农村走进县城,从农业身份转为非农业,对于王庆新这颗遗落在乡间的明珠,无异于鲤鱼跳龙门。这一切都源于他出类拔萃的文学才能。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在1978年就开始在国家级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戏剧,成为嘉祥县名噪一时的才子。

初进县城的王庆新十分珍视端在手里的铁饭碗,从基层干起,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干到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档案局局长、县文联主席。

在县文联主席任上与文化结缘,为王庆新确立了一生的奋斗方向。

二、有胆。

机缘巧合,恰遇改革开放的春风。

1996年,人到中年的王庆新做出了他一生最为重大最为正确的一个选择,借调到北京,到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诗词楹联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从此王庆新由小城嘉祥一步登上国家级文化殿堂,真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感觉。

其时,被一帮老学究把持的中国诗词楹联学会早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到了山穷水尽债务缠身的地步,是王庆新的到来,楹联学会才峰回路转,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王庆新利用自己在基层政府多年积累的从政经验,利用中国诗词楹联学会的大平台,在军界、政界、文艺界纵横捭阖,很快创开了一片新天地,在首都北京牢牢站稳了脚跟。

从为江胡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政要创作的自书嵌名联,为张万年、李德生等军界名宿创作的嵌名联,为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书写的巨幅书法作品;从与启功、乔羽、欧阳中石等文化大家建立的深厚友谊,与王铁成、唐国强等文艺明星频繁的日常交往就可以看出,王庆新在中国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位置上,诗词楹联与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具有王庆新鲜明自身特点的牌匾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驾稳理顺了中国诗词楹联学会这艏航船,赢得了社会与市场的广泛认可。

三、有大山一样的坚实厚重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怎样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一件大事。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就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近30年来,王庆新一直走在宣传传统文化,弘扬诗词楹联的路上,即使遭受重大车祸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即使难以阻挡岁月的无情侵蚀身上按上心脏起搏器,依然阻挡不住王庆新冲锋不止的步伐。

自2007年2月遭受车祸至今18年,他行程62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两圈多,去了全国416个县区市传播传统文化。从艺60年,创作楹联4.7万副,格律诗词1300首,出版各类国学著作32部,达2700万字,书法作品3万余副。这是怎样的创造伟力啊!启功先生称其为“对联书法捷才”,欧阳中石先生称其为“齐鲁联客”,《对联》杂志称其为“对联界的王铁人”。

今天我和数百位传统文化爱好者有幸认识“铁人”王庆新,感觉竟然如此熟悉而伟岸:他像是一座山,一座嘉祥的山,一座守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山。

20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