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李传生 ‖ 读《微山湖畔》有感

来源:本站    作者:李传生    时间:2025-07-19      分享到:

魏留勤老师的《微山湖畔》是一部乡土气息浓厚,文学味道甘美,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这部三十七万余字的长篇中,倾注了他的大量精力和心血。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不忘初心,坚持每天写作,“时刻提醒自己,哪怕是只写一行字,都不允许出现应付和敷衍的态度。”他的这种在创作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对待作品质量上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作者都要好好学习的。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和榜样。

微山湖畔》以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以东洼大队的东洼、西洼、南平三个自然村为基点,以马大民、马二民兄弟二人为主线,以刘海锋、王小飞、郑团结、董大壮、谷微微、江红霞为衬托,以“联产承包、包产到户”为切入点,为我们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奋斗、婚恋的生活长卷。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就是作者的同学、学生和街坊邻居之间日常生活的再现和演绎。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和经历。正是作者生活在与书中人物相同的环境之中,熟悉农村,熟悉他的庄里乡亲,对土地,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在历史的变革之中,不屈不挠地和命运抗争与奋斗。

马大民在分田到户之前,是集体砖厂的负责人,在联产承包、包产到户以后,在无人敢于承包的情况下,在老书记和老队长地劝说下,以每年二千元的承包费,把一个集体的砖厂承包了过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两千元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他为了凑齐承包费,东借西挪,加上亲戚朋友无私的帮助,终于把承包费交上了,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为他日后发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经营砖厂的过程中,刘海锋、王龙都是尽心尽力地为他分忧解愁,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反过来他也以诚相待,用真情换真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在王龙因四万块砖被骗,而鲁莽地把人打伤被判刑后,他为王龙一家的日常生活跑前忙后,免除了王龙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改造。更是在王龙服刑其间,出钱出力为王龙一家翻建了新房。书中这些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大民身上的这种善良、互助、诚实和勤奋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塑造的马大民,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的化身。从马大民的身上,让读者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马大民的兄弟马二民,是一个善于学习,肯于动脑,具有一定开拓意识的青年才俊。他靠他的聪明才智,抓住了走向成功的机会,成为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之所以他能成为一个乡镇建筑队的大队长,一靠自己的努力,二靠马洪光的指导与帮助,三靠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大环境,离不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地鼓励、帮助和扶持。马二民的事业是成功的,但在感情问题上,他又是坎坷的。那木制文具盒里谷微微的一缕秀发,成了他的寄托和挚爱。但苍天没有辜负他那一往情深的执着,四年多的等待,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就是他的大哥马大民兄长如父地担当,也是让人动容。

说到马二民,就不能不说“铁三角”中的王小飞和郑团结。王小飞不甘心过一辈子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和他那视土地如生命的父亲发生了激烈地观念碰撞。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中的普遍现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弄够揭示这样的矛盾,正是作者社会敏锐洞察力的具体体现。考上大学的郑团结,则真实地反应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个历史瞬间。瞬间的历史,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和走向。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可以说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四十多年前的一些镜头不住地在我眼前晃动,那张决定我人生走向的试卷历历再目。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有恢复高考的发生,我今天绝对读不到魏留勤老师的这本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长篇巨著。由此我真心地感谢时代,感谢魏老师。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马大民的砖瓦厂,马二民的建筑队,王小飞的码头除为他们各自带来了许多的财富,让他们先前一步富裕起来外,他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依然是那样地执着与热烈。马二民和谷微微的经历可以说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而江红霞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是那样的勇敢和抗争。苍天不负有缘人,她和刘海锋的婚后生活,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明智的。王小飞追求何亚莉则是水到渠成,没有多少周折。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董大壮与周晓丽的婚姻,因为当时的城乡差异,门户观念的作祟,他(她)们则以离婚告终,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反思与思考。

在阅读《微山湖畔》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魏老师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他描写建筑、篮球方面的那些专业术语,精准到位,毫厘不差,令人佩服。这本《微山湖畔》虽然只是围绕着东洼大队的东洼、西洼、南平三个自然村来写。但作者的用意也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以小见大。看似描写的是三个自然村,实则是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背景。他是在记录历史,也是在讴歌时代。他笔下的马大民、马二民、刘海锋、王小飞们,可以说是时代的弄潮儿,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勇往直前的年轻人,在人生的筑梦路上,奋力向前的身姿。他们已经成为时代的栋梁,新农村的明天由他们去创造。祝福他们,也感谢他们。祝福魏老师,也感谢魏老师。祝福书中的他们和现实中的魏老师,前程似锦、一马平川。感谢书中的他们和现实里的魏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再次谢谢书中的他们,再次谢谢现实中的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