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事」梁方苏 ‖ 济宁方言趣谈(之五)
济宁方言中有许多俗语俚语,颇能反映过去老济宁的市井风情。歇后语当然也属于其中一种,除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外,市面上还流行着大量土话俚语。这些土话俚语有的因过分低俗和陈旧已被淘汰,有的则还经常出现在现代人的言谈话语之中。就济宁近代历史看,各类人群的结构还是蛮复杂的,老济宁城区的小市民是其中最大的一群,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这群人的日常用语为重点收集,不论新旧,尽力将其辑录,以使人们对老济宁的人文风貌、民众性格有所了解。正、负两面都有显露,哪些是好传统?哪些属劣根性?作者不做解释,由读者自作分析。
济宁州口头语儿,不带奶奶不够本儿。
济宁州太白楼,三岁小孩儿操老头。
出了南门东西望除了吃喝不上当。
济宁州的买卖拦腰砍。
南京到北京没有济宁精。
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攒钱的匣子。
钱是英雄胆,衣是瘆人毛。
人靠衣裳,马靠鞍。
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虎心隔毛尾(yi),人心隔肚皮。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坑、诓、拐、骗,奸、操、滑、流。
日空、倒空、孙悟空,装憨卖呆,耍猴精。
拉云扒瞎,吹牛逼日大蛋
满嘴里跑火车
溜沟子,爬涯子,顺腚喝稀屎
瞎子狠,瘸子愣,哑巴打架不要命
一虎好斗,窝狗子难缠
一头实在南墙上
一棵树上吊死
一聋三分呆
一攮枪
一嘎嘎
一锅粥
一粒老鼠屎瞎了一锅粥
一锅圆
一盆糨子
糊涂一盆,糨子一盆
一抹拉脸
一骨碌山药一骨碌藕
二五眼
二二虎虎
二百五半吊子
喝二气,砍凉腔
说大话,侃凉腔
撂半头砖
念咬磨腔
二八月里乱穿衣
二婚头
二半吊子
两不粘
三天两头
三节两寿
三脚踹不出个屁来
三爿(pan)头子戽(hu)你一边去
四扑叉着地
四劈八叉
四六不分
五茧儿不结,结六茧
五鸡子六瘦
七咬子八争
七大姑八大姨
八九不离十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九九八十一拜还差一哆嗦
十七十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三十七八还较好,四十七八不粘嫌
随着葫芦打躺躺
贫嘴刮拉骨,要饭带着拾柴禾
水脸拉瓜
皮不瞪眼
吃一、拿二、眼看三
包子大不在褶上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不会洗澡(游泳)别怨杂草挂毛
歪脖子好治,拧筋难缠
挓得腚眼子没褶了
挓挓歪歪(威威)
咋咋唬唬
迎风挓毛
立楞八歪
瘆人毛,刺挠头
磨荡人
磨叽人
磨碍人
溢胃人
疑思猫
嘎喳子
人大了笨,狗大了呆、包子大了是韭菜
走过南,闯过北,爬过火车挨过摔(济宁发音shui)
撒拉着鞋,解拉着怀,
仗着破鞋不扎脚
腰里揣着半充牌谁来给谁来
属狗肉的上不了桌
顺竿子爬
溜沟子,爬涯子,顺腚喝稀屎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好鞋不蹅臭狗屎
提鞋嫌你手指头粗
摔不烂的破毡帽
脸一摸拉,六亲不认
拿着老脸向上揣,充二大爷
骑着马,拄着棍儿,自在一会是一会
感情深一口闷,交往浅舔一舔
狗大了笨,人大了憨,小个子低头打算盘
嚼舌头根
扯老婆舌头
牵着犁子扯着耙
鸡骨头河蟆肉
抬头老婆 低头汉
家庭兴衰看墙皮
久病成良医
久病床前无孝子
啦啦撒撒收罗了这么多,正、负面词语都有,有的词语之间甚至存在悖论,但现实就这么复杂。方言搜集要多层面深入社会;方言研究要多角度看问题,分析现象。趣味研究仅是一方面;社会性研究更为重要。从中可以看到地方人文历史的发展历史性和时代进步。
- 上一篇:上一篇:「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鲁门樊璋/兖州书画家传
- 下一篇:下一篇: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