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杨建东 ‖ 怀想古人

来源:本站    作者:杨建东    时间:2025-04-29      分享到:


我出门仰望月亮,看天气预报的小雨能下吗?又看看前边的高楼和黑乎乎的草坪,脑子突然蹦出一个怪异的问号:历史呢,古人呢,金戈铁马呢?

我住的这个新建小区原是良田,几万年前是什么样子?几千年前是什么样子?也许是原野,也许是村落,也许是城池,也许是战场,也许是茔地。这块土地上,叠印着汉人、唐人、宋人、元人、明人、清人的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足迹,这块土地上,有古代农夫稼穑的吁吁声,有饥民饿殍的呻吟声,有兵卒中矢的哀号声,有百姓迁徙的唤娘声,有掩埋亲人的恸哭声。

  瞅瞅你脚下的地面,也放飞想象吧。

  历史的劲风把远古的声音刮走了,历史的雨雪把远古的痕迹湮灭了,历史的洪水把一代一代人的躯体冲击到土层下面了。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汉代的风刮走了秦,宋代的风刮走了唐,清代的风刮走了明。也不知啥风把我刮到这儿?万籁俱寂,我遐想着千百年的云烟深处一代一代的先人变幻着时代特征的服饰,变幻着民族风格的发型,在春风秋雨的催促下列队走向消亡,走向腐朽,但他们留下了艺术精湛的生活用品,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留下了仁义礼智信的文明,留下了谨饬创立的信仰,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也留下了前车之鉴的借鉴。莫说古人笨拙,莫说古人头脑不发达,莫说古人不懂高科技,为啥今天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在古文物、古文献、古诗词面前瞠目结舌,百思不解,自叹弗如?甚至高山仰止,无法超越。

  虽然我们看不到古人了,看不到老祖先的面孔了,但我们站在博物馆的展橱前凝视着几千岁的精美文物,祖先的身影即刻复活在展橱里。古人留下的国魂、文化、文明、礼仪像千年不涸的河水流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淌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古人留下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

  夜阑人静,月色朦胧,“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尚在,古人远去。李白、张若虚、苏东坡、柳永等人消泯千年,可他们留下的明月诗让学生朗诵了几个朝代,激情的朗诵声从课堂的窗子飘出来,飘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