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邓华乔 ‖ 捡拾时光
二零零五年四月份接近尾声,回顾这一个月时间,都是在忙工作,备课,上课,学生考试,改卷,人如陀螺一样转呀转。在月底回想自己最近一个月来的写作,好像啥也没写。
二月份到三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还零星地在济宁晚报发表了五首小诗,尽管幼稚如春笋,却懵懂如萌芽。
二月十二日,我的小诗《一根纺纱线》被济宁晚报第六版悦享银龄版面刊登,尽管很小的空间,短短几行,看到字迹变成油印的铅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心里无比的高兴。感激济宁晚报的编辑的赏识。
《一根纺纱线》的创作,源自我的一次在工厂看到纺织女工的工作经历,我亲身在她们中间和机器一起运转了十多个小时,的确是辛苦,恰好,又读到李木生老师赠我他的诗集《野草的呼吸》里面的那句“风将麦子吹向城市”,就斗胆融入了我这次和纺织女工们一起工作的一次经历,“将麦子化作了轰隆隆的机器声”,就想,总应该记下来工人姐妹们的辛苦,所以后面“将一根根纱线,在纺织女工的巧手中,织成了洁白的布匹”,然后,融入了“汗水,骄傲,荣誉”,每一根纱线布匹都“浸润着兄弟姐妹们的豪情”。我这首小诗不但是歌颂女工们的勤劳,更是对团结的团队的回归的呼唤。当《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调子变成了《孤勇者》,谁又能读懂,歌词中的无奈和辛酸呢?
《露珠》的发表让我欣喜,早上起来上班的路上看到草丛中的露珠闪烁,“晶莹剔透”,如一颗颗水晶,想它们“不惧地迎着朝阳,沐浴着春风”,不怕风吹日晒的,这种精神的确像我们很多基层的劳动者们。又想到了我们的学生,“调皮的捣蛋鬼们”,有时让人哭笑不得,爱护中还有着呵护。
《赏春》创作于一场“淅沥的春雨”之后,描写小草“探出小小的脑袋”,“好奇的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里面有对青年人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的鼓励和期许,后面的“夜空静谧,柳梢头处”,取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多的还是对年轻的一代们的未来的希望,希望他们每个人都美好,“人生恰如初见”,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勇敢的拥抱自己的未来!
《青华园里的白玉兰》这首的出场,就是一模考试之后,“凝视春天的同时”,看到了网友们的很多关于玉兰花的描写,其中也有李木生老师的《又见玉兰》,就将对自己工作单位青华园外国语学校的美好祝福写在了玉兰花里,赋予了她聪慧美丽的气质“眨动眼睛,睫毛忽闪忽闪”,“花苞待放,舞动春天”,就让她陪我一起迎接二零二五的春天的到来吧。
《春茶一杯》是第五篇,“岸边木,青青如许,居于水之湄”,有我对于木的探求和探索,朋友们相聚,谈“华乔的乔字何解?我笑着回答朋友们,加个木就是桥梁了,友谊之桥,沟通之桥,加个人字就成海归华侨啦。”心情其实如周华健的歌《最近有点烦》,却硬生生的自己调整情绪和心情,给写成了“小船一枚,心境空悠,觅静土之幽”,愿与君与好友对坐“几前对坐,不谈论我们这辛苦,不谈长论短,只品一下一杯淡茶的清芳吧?”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代恩平 ‖ 归 乡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王冲 ‖ 与书共舞,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