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马晓璇 ‖ 春风过古城文
一
车到台儿庄时,大街上早已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熹微晨光中的城已渐渐苏醒,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古城仍躲在砖灰色的城墙后睡意矇胧,护城河前一道嫩黄色垂柳纱帘,将它睡眼半遮,远远望去,似笼着一层轻烟。城墙上的“台儿庄”三个大字异常醒目,提醒着我们这儿曾有过怎样的荣光。站在护城河的小桥上向两边望去,一河春水波澜不兴,岸边垂柳绽新绿,微风拂过,绿影袅袅,春意盎然。
第二次来古城了,第一次是夜游,这一次才算真正认识了古城。都说古城的夜景最美、最迷人,但白天的古城看起来更清丽。如果说晚上的古城是灯下美人,风韵独具的话,那么白天的古城绝对是一位清丽少女,清纯可人。
踩在古城的青石板上,恍若走进历史,虽然知道台儿庄早在当年那场震动中外的大战中变成废墟,古城是在旧址上重建的,但写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仍把我迅速拉回那些旧日时光。
此时的古城犹如一位贪睡的少妇,床榻半卧,睡眼惺松地看着我们。店铺正在忙碌着,为一天的工作做着准备。不时能看到身着统一服装的人从身边匆匆走过,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示意,应该是古城的工作人员。
早起的鸟儿在枝间鸣叫,清脆的嗓音在古城回荡,似在练声,也似在叫醒着古城。古城就这样慢慢苏醒着,毕竟年龄大了,又久经沧桑,动作肯定会慢些,我们可以理解。春风,这位轻盈的画家,以她独有的温柔与细腻,悄然掠过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为古城缓缓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致。它轻轻拂过这儿的每一寸土地,也拂过古城台儿庄人民的心田,唤醒了一段段沉睡的历史,也催生了一片片新生的希望。
二
初次邂逅台儿庄古城,是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春日的晚风,不仅吹绿了古城的一草一木,吹散了白日的喧嚣,让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池,如梦如幻,悄然绽放出别样的风情。
月光如洗,银纱般倾泻向大地,春风温柔地拂过每一寸石板路,似在低诉着古城往昔的故事,又似在畅想着今日的美好。被一盏盏灯笼照亮的古城,垂柳依依,枝条轻轻摇曳着与水中的光影共舞。灯光为古城披上了一袭轻纱,让她化身为一位面遮轻纱的美女,曼妙多姿,神秘莫测。一砖一瓦在月光与灯光的交互轻抚下,轻声向人们诉说着过往,引人遐想。
白日里的古城,则是另一番景象。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错落有致的建筑上,到处都闪耀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光泽。它穿越时空的长廊,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巧妙融合,身处其中,恍若步入建筑博物馆。古城之内,欧式建筑与中式建筑交相辉映,它不仅是砖石木瓦的堆砌,更是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每一砖,每一瓦,每一道雕梁画栋,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温度,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独特的韵味。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的繁复、罗马柱的庄严挺拔……这些原属于远方的建筑元素,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的新家。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在地上,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恍惚之间,似能听见远处教堂的钟声悠悠传来,让人心生宁静与遐想。转过身来,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又跃然眼前。这里的每一扇窗棂,每一块青石板,都透露着古朴与雅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蒙蒙的徽州,感受到那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再一转身,粗朴庄重,布局规整的北方民居又把我们带入辽阔的北方,脸颊似乎吹到了黄土高原的飓风,耳边似乎响起了信天游的嘹亮。
春水滋润着古城,河面波光粼粼,垂柳依依,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白天的古城,少了夜晚的神秘与绮丽,却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道路两旁,店铺门口的水沟里潺潺的流水声,为古城添了几分灵气;石板路上、店铺前闲庭信步的狗儿猫儿,混在来来往往的游客中间,一幅见惯不怪的模样,坦然接受着游客的美食与爱抚。古城地上铺垫着的每一块石板;每堵墙和每座桥上垒砌的砖;屋顶上盖着的每块瓦;还有每块门板和每扇窗上镶嵌着的木构件无不凝聚着当初参与重建这座古城的人们的匠心与希冀。看着古城内颇具心思的设计与布置,让我真切感受到古城人为重建家园所付出的汗水与智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三
古城内,动静结合的功能区设计,时尚与静美巧妙地融于一体,动静相宜,宛如一首和谐的乐章,满足了不同旅人的心灵需求。
在古城一隅,酒吧与夜店灯火辉煌,音乐与笑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动感的乐曲与嗨歌的笑闹声交织成一首夜的狂想曲,这里是年轻灵魂的栖息地,动感十足的节拍,让人忘却白日的疲惫,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与活力。灯光闪烁,人影绰绰,每一个舞动的身影,都是对自由与梦想的热烈追求。每一个音符都闪动着年轻人的活力,释放着无尽的激情与活力。
另一边则是另一方天地,竹林垂柳,幽深静谧,桂花与绿柳轻语,轻风与流水相约,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是夜游者的天堂,也是静思者的净土。漫步在石板小径上,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声虫鸣都是自然的低语。或独自一人,寻一处静谧角落,让心灵得以沉淀;或与三两知己,谈笑风生,享受难得的宁静与和谐。时间在这里似乎也放慢了脚步。漫步其间,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抚慰,似能听得见春风与绿叶的低语,鼻翼中充溢着自然的芬芳。
一树静静绽放的流苏花,一树洁白在夜的微光下,静静的流泄,以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惊艳了我的眼眸。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那满树的洁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仅照亮了四周,更照亮了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它以一种无言的美,陶醉了我的心,让我深刻体会到,原来,美,真的可以如此纯粹,如此震撼。
四
台儿庄最令人称道的不是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交汇,而是它的英勇无畏。
明月楼前,虽已不见昔日的炮火连天,但指挥部原址墙上密布的弹孔,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战斗的惨烈与残酷。这儿的每一寸土地,浸着英雄们的鲜血,铭记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这些弹孔,如同时间的刻度,标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高度,也昭示着这座英雄的城曾经的付出与无畏。
台儿庄,这座英雄之城,它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地理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国难当头,巾帼不让须眉。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里,一位来自湖南的十八岁少女的照片深深触动了我。她本是手握笔杆的才女,但国难当头,她毅然决然放下了手中的笔,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成为英勇的战士。她的名字或许已被遗忘,但她的故事,却在台儿庄大战的硝烟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她与无数英勇的战士们一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园的长城。她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将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
六十年,对于历史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家庭,却是无尽的等待与思念。六十年后,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努力与追寻,这位少女的英魂终于得以回归湖南老家,落叶归根,那一刻,家乡的山川河流仿佛都为之动容。这位十八岁少女的英魂,只是千千万万为国捐躯英烈中的一员,他们的故事,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空。
岁月悠悠,英雄不朽。台儿庄,这座英雄的城,将继续守护着那些忠躯与英魂,让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英勇无畏也将成为这座英雄之城永远的精神底色。
五
两次游古城,从黑夜到白昼,不同的视觉体验,却收获了同样深刻的感悟。
时代的春风吹拂下,台儿庄古城不仅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历史之深、英雄之气与人民之力。在这里,春风不仅吹绿了大地,更吹暖了人心,激发了古城人发展经济的决心与信心。这座在废墟上重生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春风过古城,留下的是永恒的希望与光芒。
台儿庄作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曾是商贸往来的枢纽,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座见证过辉煌,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之城,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经过精心规划与重建,台儿庄古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更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了一座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古城景区。
今日的台儿庄古城,仿佛一位穿越时空的佳人,既保留着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从昔日的运河重镇到今日的文旅胜地,它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与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缕风、每一滴水,都在诉说着故事,邀请着每一个过客,去探寻、去感受、去珍惜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古城台儿庄,用它独有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关于时间、记忆与重生的永恒篇章;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作者系青年散文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台儿庄区诗词学会首届台儿庄写作计划成员)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一个人的奔跑 ‖ “凤凰”出没
- 下一篇:下一篇: 「随笔」于延法 ‖ 杨棉柳絮让人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