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蔡世鑫 ‖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来源:本站    作者:蔡世鑫    时间:2025-04-12      分享到:


微山县泰山庙最近在修整地面为了迎接四月十八出巡传统庙会2025年4月2日挖地下水道时偶然出土一通残碑(上半部分以缺失)仅存在下体碑文与底座,出土时全身涵盖泥土我便用湿毛巾擦拭显然露出四个大字。府正堂朱。右下角有一为字,左上有沛滕两字,以此断定此石为清末民国,正文字行端正小楷,石刻精美由于当晚天色已晚,4月6中午与夏镇运河记忆馆赵老师,联系研究,正值夏镇工作人员日常巡视工作,发现石碑,并遵守文物保护,并联系相关人员捐赠石碑,在此我为工作人员点赞,文物保护任重道远以下我对收录研究作此总结,各位老师斧正指点。

碑文大体意思是:县衙差役头目卓林等不遵法度,对过桥过坝买卖人等强行勒索,被绅商士民告到府义县衙,县官对其进行了严厉惩处。并怕县官升迁,弊端再生,故对此做出公告,并提醒差役及各行人等以此为戒,遵守市场规章制度,若有违背,必提请官府严办。碑文上提到了三位人名,罗云香,叶崇嵋,赵一鹤,应该是近代,清末。这块碑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历史见证:它是当时社会治理和经济活动的实物见证,生动地反映了夏镇作为运河重地,在沛县和滕县交界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下的社会状况,为研究当时的区域管理、经济往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法制意义: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市场秩序的重视和维护,通过严惩不法差役来规范市场行为,碑文内容是研究当时法律执行和市场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了解古代地方政府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纠纷和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经济意义:反映出当时夏镇商业活动的繁荣,以及过往商民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对于研究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商业发展、商民生活实景具有重要价值,能帮助我们勾勒出当时的经济活动场景和商人的经营环境。  警示教育意义:碑文的存在对当时及后世都有警示作用,提醒差役及各类人员遵守法纪,不得肆意妄为,同时也向民众传达了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碑文原石以捐赠予 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 (微山县博物馆)县文物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