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随笔」雪荷 ‖ ​年少时的梦

来源:本站    作者:雪荷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那些在懵懂岁月里关于美好,关于流浪,关于爱情,关于自由的想像,一瞬间在山水如诗的画面前一一展现。多少次畅想的跳出生活的樊篱,寻找一个独一无二的轨迹道路,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风景,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当你身在生活里,责任,亲情,世俗编织的网,密不透风,只能在大多人的规划里一步步地被动或主动地走着前辈人走的路。

失望, 琐碎,繁忙,心力憔悴,不觉间白发已上鬓角,青春已不在。岁月却从容地掠过身体,身已满是伤痕,心却不甘,少年时的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永远在脑海里鲜活。

前段时间在网络与一个画家忽然对上了头。这个画家三十年前在我们城市夜市摆摊,给人画像。我就是在十七八岁青春的年纪,一个人逛哒城市的夜晚市集。那是九十年代初期个体户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经历过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刚刚有点闲钱的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达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只要能出来做生意的,闭着眼都能赚到钱。困于城镇一隅的我是多么的渴望自由,渴望远飞,无处安放的躁动都化作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游荡。

很多年过去了,那张画像已经不知所踪,是在美篇看到他写的文章,说那些年的夜市,那些年的画像,不知是否有幸还能找见那些画像和画像的主人。我看到此一下子那时的情景纷沓而来。我也很好奇那个画画的画家成了怎样的人,又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会不会成为我臆想中的流浪画家?网络真是好东西,它能把时间折叠起来给你看,也能穿越时空再次相见。我们在网络中说起那些年的情景,他也很好奇自己曾经画过人有怎样的故事,又有怎样的人生,看看自己曾经稚嫩的画作。人生太奇妙,又太无常,而他终究一辈子都在这个小城市的一角,画画,教学生,娶妻生子,每天都在这一块小田地里。我问他,你为何没有远行,流浪过?你具备这种力量啊。

他说:很少出去,要不现在只能喜欢画人,出去的太少了,埋没我的人才。我说:可以考虑个活法。他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说:可以去流浪,不用钱,你可以街头画两张肖像换钱,估计还可以吃的很好。他说:不现实。我说:若是我早跑了,这是可以实际操作的。可惜我不会你那样画画,而且我还不是个男士。他说:早年没跑。是啊,早年最易做梦的年龄都没有去追梦,后面的事好像就顺理成章了,被生活裹挟着一路奔跑。早年若是跑了,就不用说少年时的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能实现的理由和现实,其实真正的放下需要无畏的勇气,真正放下了才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心想才能事成。有时真的只需要去做,并不是等的所有都齐备再去,你会发现什么时候都不会全部齐备,就好像我们钱和时间都齐备了,却没有了再出走的欲望了,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向往,我们能做的只需要做好每一天自己想做的事,才会真正领略作为生命本身的自由和舒张,才算真正的活着。

我们说到山水,我们都在说对南北山水的印象,他说南方山秀,北方山秃;我说北方山坦荡像北方男人一样豪爽,南方山灵秀细腻,像南方的男人一样葱茏,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气韵,也养育出不一样的人。我还有梦想想细细的出去走走,不是那种三五天的旅行,要慢慢走得那种,能深入到乡村的那种,给自己的生命有更丰富的体验。而他却已安稳在生活里的泥潭里,他的画室,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世事很多,责任很大,早已没了超脱的心,只愿画笔可以拿得更久,学生更多更广。想来这成就也是巨大,这个小城市里有多少孩子是他的学生,又有多少孩子拿着画笔,想来也是安慰。他说,很想给我画一张现在的我,一定找机会。我们依旧没有见过面,再见给我画像的话依旧在空中走着,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总觉得来日方长,总会有时间,却总有很多的事务把人淹没。

每个人身后都是自己留下的足迹,而我的还是没有规律可言。忽然的就来到千里万里的加拿大,“流浪”这脚步也够远的了。我的篇章还继续走写,奇遇也不断刷新,只是少年时的梦还在,未醒,还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