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王爱玲 ‖ 母亲的九秩岁月

来源:本站    作者:王爱玲    时间:2024-12-09      分享到:


1935 年的国庆,

江苏敬安,风雪交加

在官坑里,您在用秫秸临时搭的窝棚里,

呱呱坠地,襁褓中便是寒酸。

五六岁跟大人迎寒风要饭,破衣烂衫,小脚丈量求生的祈盼。


薇子坑的炊烟,暖过幼年的您,

成了心底第二故乡的羁绊。土改的号角吹响,

怀揣希望,您回到老家济宁,扛起生活的重担。

羊山的石子,磨破稚嫩的双手,

却磨不灭眼里的光亮,

那是对好日子的向往。

民校的灯火,摇曳求知的渴望,

入团的申请书,满是青春滚烫的志向。

后来,您嫁至鱼台,与婆家人携手,


惠河的水,驯服在新挖的河道,

泥锹歇了,汗味还在风里飘。

夕阳,给收工的队伍镀上金边,

劳累,被喜悦悄然抵消。


分到丸子,用毛巾包好。

你干裂的手紧攥,不敢松分毫。

丸子圆滚滚,裹着劳作一天的犒劳,

旁人眼里的解馋物,于你是珍宝。


兜里揣着,一路小跑,


只为到家,递到婆婆手上

奶奶眼里,刹那间泪光闪耀。


深翻土地、平地挖河,双手筑起灌溉的希望。


五八年的饥荒,是心底隐痛,

为包批偷馍的人,您犯了错,党员梦碎,

可叹命运无常,您咽下苦涩,继续前行。


您会针法

王拥军憋闷在嗓的那声呼,

似被寒霜冻住,卡在咽喉深处。

额上汗珠滚落,胀痛如乌云裹覆,

却只剩喑哑,一句话也吐不出。


娘快步走来,手持银针,目光如炬,

精准寻那穴位,

银芒轻颤,破皮一瞬,

“大娘”二字,似若惊雷。



孩儿读书,您伴身旁

您给讲丁朗刻木,吕蒙正赶赴考场

白纸黑字,说是前人的火把,

又是经典里的鲜花。

我皱眉的瞬间,困惑在疯长,

您说别慌,多读几遍,跟作者隔空商量。


儿女终长大,日子翻了新样

县城的后辈家满是温馨,旅游成了晚年消遣。

北京故宫的红墙、西安古城的沧桑、

五台山的梵音、普陀山的佛光,

都印在了您的笑眼里。


春日正好,您漫步西支河,

阳台上书页翻动,思绪在字里行间徜徉。

九旬的您,历经风雨,却愈发从容,

岁月偷不走您的坚毅,苦难只作过往,

往后时光,愿安康喜乐,岁岁悠长。

注:60多岁的女儿新年献歌。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