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宋军 ‖ 长沙窑里乾坤大

来源:本站    作者:宋军    时间:2024-11-25      分享到:


根据近几十年的专业考古发掘和不断深入的专题研究,大概在唐代的中晚期(包括五代的早期),湖南长沙湘江边的铜官一带,时兴烧制釉下彩瓷,带字带文又带诗,还有简笔绘画和压模雕塑,而且多为出口外销瓷。其深远的影响,可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事实胜于雄辩。

印度尼西亚附近的某海礁地区,曾经打㨓上来的黑石号古代沉船,竟然装满了唐代长沙铜官一带生产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外销瓷器,多达五六万件!而且,有一只保存完好的瓷碗内壁上,写有釉下褐彩汉字的具体产地的明确记载,应为铁证。

其实,在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许多地方的沿海一带,早就出土了不少的长沙窑残存瓷片和日用瓷噐,上面往往写有各种汉字成语,以及数十首被遗忘的民间唐诗……还有阿拉伯文,还有压模成型的椰枣图案,以及动物造型等等。甚至于,在有些长沙窑的残存瓷片上和日用的瓷器上,还绘画着精美的花鸟鱼虫,以及唐代山水大写意画作呢!

不可思议。

因为,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湖南长沙铜官一带,长期烧制的釉下彩瓷和出口瓷一事,却无只言片语的文字记录。说句实话,至今也不晓得是何解?!当然也有各种猜测,不过终究没有考研证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长沙铜官镇一带,沿湘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这才偶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长沙窑釉下彩瓷,长沙窑外销器,在无情埋没了千余年之后,终于是惊天动地,昂首复出,重见天日。

唐风妙彩。南青北白长沙彩。长沙窑古陶瓷,在咱们中国的古陶瓷史上,三分天下而有其一,这是一个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宝贵的研究成果,确实值得广泛宣传。长沙窑研究会,功不可没!余以为,唐代中晚期的长沙窑釉下彩瓷,它所蕴含的丰富多样的历史内涵与艺术成就,乃是一座十分丰厚的文化艺术之宝藏,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

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予以认真积极地保护、研究、利用和发展。诚如伟人所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众所周知,千年以前的唐代字画,作为纸本和绢本的文物,都很难保存至今,故一直视若为珍宝。由此推断,长沙窑釉下彩之古瓷器,无意之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保存和研究大唐文化艺术的新途径,真的是喜从天降,十分的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