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散文」宋连权 ‖ 郴州苏仙岭

来源:本站    作者:宋连权    时间:2024-11-20      分享到:


来到郴州,除了要去高椅岭看看,城内的苏仙岭更是我的重要选项。

郴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曾留下许多久远的故事,苏仙岭的传说就在其中。

苏仙岭在市区,乘车来到景区,岭前有一广场,不宽的登山道向前方延伸。迎面有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天下第十八福地”。从字面上来看,这里应该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其实不然。

过了牌坊,前方横卧着一块大石头,上刻一篇文章。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原来记载着毛泽东1960年来湖南,在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陪同下,与当时的郴州地委书记的一段对话,向他询问郴州苏仙岭“三绝碑”的情况,当时的地委书记知识有限,显得有些茫然。毛泽东随口背出秦少游那首著名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并向在座的湖南领导们介绍了三绝碑的来历……

这块卧在路口的石碑就讲述了这段故事,以便让到此一游的游客们了解郴州的历史和三绝碑的来历。

沿着山道继续上行,这里有个索道站通往山顶,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自己争取一下,努力去登攀吧?

再前行几步,路边有一座馆舍,上书“郴州旅舍”字样,旁边还有一块介绍碑石,这个旅舍的名称就是以秦观的词命名的,让游人到此增加了一份接触亲近那段历史的感觉。

继续上行,这里还有一个橘泉。原来这座苏仙岭当年就是以汉文帝时流传的一段故事来演绎发展的……

当年,苏仙的母亲在郴江浣衣,误吞服彩萍,未婚先孕,生下一子,取名苏耽。苏耽奉母致孝,种橘凿井,帮助四邻,再后来逐渐苏耽修练成仙。临升天时留下遗言,预测来年定有大疫,嘱乡人用井水煮橘叶防患,结果民人大愈。因此此山也就被称作“苏仙岭”了。再后来杜甫,王昌龄,元结均为此留下了诗句……

前行继续,道路左侧出现一个石洞,旁边题写着“白鹿洞”三字,洞口还有一对母子鹿,似乎在象征着苏仙母子的舔犊之情。据说此洞原名桃花洞,苏仙就在此洞内降生。如今洞内黑乎乎的,没有灯光,但有石阶下行,我根据模糊的室外光线,试探着走了几步,前方只延伸了十几米,就被栅栏挡住了,不得已,只好退出。

继续前行,此时山道已变成阶梯。我根据路标,拐进一条岔道,终于攀行到崖刻“三绝碑”的题写处。

所谓三绝碑就是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苏轼题的跋,米芾的书法。到了南宋,郴州知军邹恭仰慕这些文人,就请人把这三者合璧临摹题刻在摩崖上,因此得以流传,如今这块碑刻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的题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眼前的崖壁上刻着这幅尺度不大的三绝碑,前边还有一尊秦观半坐半卧,仰天长叹的铜雕像,塑像似乎描摹出了词人忧郁不得志的神态,很形象。旁边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的石碑,让人不由为之起敬。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块石碑怎么不大像经历八百年风雨剥蚀的崖刻?不过旁边也没有其他文字说明。我四处瞅瞅,发现在这块崖刻的一旁,还另有一方石刻,原来这是1960年陶铸到郴州视察时,来到苏仙岭,参观摩崖石刻后有所感触,反其意写的一首赞颂新时代的《踏莎行》,后来被地方政府拿来也刻在了崖壁上……

离开这块大名鼎鼎的三绝碑,我又沿着湿漉漉的山道,继续向山顶攀去。由于昨天下了一场中雨,山路湿滑得很,我必须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闪失。

说起来,这座位于郴州市中心的苏仙岭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山间的植被郁郁葱葱,规范的步行梯道,蜿蜒盘旋车行道,山道上不时出现的亭台也为山岭增添了不少色彩。

走走停停,我终于在攀行了一个半小时后,登临山顶。这里还有一块升仙石,据说是当初苏仙升天的地方,看来似乎有点牵强。另外巨石也被栅栏挡住,那儿已属危崖。

登上山顶,这里已是海拔526米的顶峰。放眼望去,四野莽莽苍苍,云遮雾罩。这里总的感觉还是很宽敞的,因时间所限,我无暇到处去转,就有的放矢,直接向两处既定目标走去。其一,就是当年张学良在郴州的拘禁地,据说,这里曾是山顶苏仙观的三间房舍。楼下有块石碑,说明这里还属于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登上楼梯,房间门框上书“屈将室”三字,其意不言自明。

走进不大的室内,这里有许多图片文字说明,读过后,我才知道,这里曾是张学良在大陆被拘禁过的12处囚室中的第六处。拘禁时间大约在1937年至1938年的一段时间。据墙上的文字介绍,张在此被拘禁时,曾在室外砖墙上题刻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这句题字由于年久,砖墙被磨蚀已不复存在,但是展室里却展出当年有心人留下的文字拓片,让人一睹真容。

据介绍,当年张学良之所以又被迁走,是因为张有一次便服下山洗澡,迎面碰上一位中校军官,立刻被予以敬礼。原来此时郴州城内来了些驻军,其中有两个团是东北军的将士,那个军官认识张学良,因此才有了这次突然之举。鉴此情况,怕出意外。看守的长官马上汇报上峰,因此就急忙把张转移了……

走出屈将室,沿着路标,我又向一侧的南禅寺走去。

谈到南禅寺,不由让我心生疑惑。苏仙岭是道教18洞天,山上过去一直流传着苏仙的传说,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竟变成了佛教的领地,一座新落成的南禅寺扼守山顶最有利的位置,把原来史书上多有记载的苏仙观直接挤出了山顶,大有鸠占鹊巢之势,让人瞠目。

走进簇新的南禅寺,里边的佛造像都是新建的,金碧辉煌。由于地势狭小佛殿直接登楼了。我来时正有和尚在做道场,梵音四起。

随便浏览一下,我就退出寺院。由于登山一个半小时,我已有些疲惫,有限的时间还有别的任务在等待,那就抓紧时间去乘索道下山吧。

下山后,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下,果然很多评论家对苏仙岭上的苏仙观被废,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道观,道家的洞天福地因此而失去,南禅寺鸠占鹊巢,引起一众宗教界人士的极大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