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李昌杰 ‖ 乡愁之忆诗文(40)终焉挽歌
在这片古老而沉默的土地之下,
黄土被狂风撕扯成无尽的碎片,
麦浪的绝响,只余下回忆的余音,
乡土的气息,被冷漠与遗忘深锁,
人们啊,你们是否还记得,
这曾是我们与大地相连的根基,
这曾是我们灵魂的归宿,
这曾是我们心中无尽的敬仰,
这曾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如今却成了我们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痕,
成了我们永远无法挽回的失落。
那土生土长的根啊,
被钢铁与水泥无情地割裂,
母亲大地的乳汁,
被贪婪与污染所吞噬,
你们是否听见,
大地母亲在深渊中发出的悲鸣,
那是她对我们背叛的控诉,
那是她对我们遗忘的哀伤,
那是她对我们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那是她对我们子孙后代生存权利的深深担忧。
繁华与喧嚣,
不过是短暂的烟火,
人们追逐着虚无,
却忘了,那与大地相连的根与魂,
忘了那最初的纯真与敬畏,
忘了我们曾是大地之子,
忘了我们曾对大地有着无尽的敬仰,
忘了我们与大地共同呼吸,共同命运,
忘了我们的大地正在流血,正在哭泣,
正在发出最后的呼唤,
呼唤我们回归,呼唤我们觉醒。
大地母亲在绝望中哀嚎,
她的泪水化作苦涩的河流,
不再滋养万物,而是诉说苦难,
她呼唤着迷失的儿女,
却换来的是冷漠与背离,
她看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毁灭,
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
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患,
忧虑着我们的未来,忧虑着大地的命运,
忧虑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忧虑着人类的明天,
忧虑着自然的和谐,忧虑着生态的平衡,
忧虑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忧虑着人类的文明。
那飘荡的灵魂啊,
你魂栖何方?
离开了大地的怀抱,
你是否感到无尽的孤寂与寒冷,
如同漂泊在宇宙深处的孤星,
找不到归宿,找不到方向,
你的心中是否也充满了忧患,
忧虑着我们的灵魂,忧虑着人类的未来,
忧虑着我们的精神追求,忧虑着人类的道德底线。
那飞翔的鸟儿啊,
你的翅膀是否还记得,
那片曾经养育你的森林的温暖?
你是否还记得,
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如今已变成荒芜与绝望的代名词,
已变成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你的心中是否也充满了忧患,
忧虑着大地的未来,忧虑着生态的平衡,
忧虑着我们的家园,忧虑着自然的和谐。
人们啊,请醒醒吧,
看看这片被你们蹂躏的大地,
听听大地母亲的挽歌,
不要让那乡土的气息,
成为永远的失落与悔恨,
不要让我们的后代,
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大地的模样,
不要让忧患的情感,
只停留在我们的心中,而无法化为行动。
让我们回归大地,
寻找那失落的敬畏与谦卑,
让心灵在苦难中得到真正的洗礼与升华,
让那忧患的意识,
如黑暗中的明灯,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不再让大地母亲流泪,
不再让乡土的气息成为遥远的回忆,
不再让人类走向终焉的挽歌,
而是让我们携手共进,
为大地,为我们,为后代,
创造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未来,
让忧患的情感,
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
化作我们守护大地的决心,
化作我们追求和平与美好的信念,
化作我们觉醒的号角,
唤醒沉睡的心灵,
唤醒迷失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给予我们生命与希望的土地,
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没有忧患,只有和谐与美好的世界。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笔者作如下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乡愁主题,从思想主旨到艺术构思都充满了对故土、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下是对该诗从思想主旨和艺术构思两方面的分析:
思想主旨
2. 乡愁与失落:诗的开篇便描绘了一幅黄土飞扬、麦浪不再的荒凉景象,象征着传统农耕文明的衰落和人们与土地联系的断裂。这种断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即人们忘记了与大地相连的根基和灵魂的归宿,从而产生了深深的乡愁与失落感。
3. 对自然的忧虑:诗中多次提到大地母亲的悲鸣、哀伤和忧虑,表达了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深切担忧。这种担忧不仅限于当前,更延伸到未来,忧虑着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和人类的明天。这种对自然的忧虑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批判。
4. 对文明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繁华与喧嚣的短暂与乡土气息的深远,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人们追逐着虚无的物质享受,却忘记了最初的纯真与敬畏,忘记了与大地共同呼吸、共同命运的紧密联系。这种反思呼唤着人们回归本真,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5. 对未来的希望:尽管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和批判,但并未陷入绝望。相反,它呼唤着人们醒醒吧,回归大地,寻找失落的敬畏与谦卑。这种呼唤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对创造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未来的憧憬。
艺术构思
2. 象征与隐喻:诗中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如“黄土被狂风撕扯成无尽的碎片”象征着传统农耕文明的衰落,“大地母亲的乳汁被贪婪与污染所吞噬”则隐喻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这些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沉。
3. 对比与排比: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和排比手法,如繁华与喧嚣的对比、乡土气息与冷漠遗忘的对比、对自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的对比等。这些对比和排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更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和强烈。
4. 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诗中既有对乡土气息的深情描绘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忧虑等抒情内容,也有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等议论内容。这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思想主旨更加突出和深刻。
5. 呼唤与号召:诗的最后部分通过呼唤和号召的方式,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这种呼唤和号召不仅是对读者的直接呼吁,更是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它呼唤着人们回归本真、重拾敬畏之心、共同守护这片给予我们生命与希望的土地。
- 上一篇:上一篇:「诗歌」情系山水 ‖ 初冬
- 下一篇:下一篇:「诗歌」孙崇佩 ‖ 学儒家文化有感